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問題有望迎來轉機。近日,國家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布局的通知》,旨在構建一個布局科學、技術先進的大功率充電網絡,計劃到2027年底,全國范圍內將增設超過10萬臺大功率充電設施,這一舉措直擊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痛點。
目前,新能源汽車用戶,特別是長途旅行者,經常面臨充電等待時間長、充電體驗差的問題。節假日期間,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充電樁前更是排起了長龍。充電樁數量稀缺、分布不均衡、設備老化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為了提升充電效率,大功率充電設施的建設成為了關鍵一環。電動汽車的充電速度主要取決于電池容量和充電樁的功率,大功率充電樁如同高速水流,能迅速充滿電池。此次《通知》明確提出,要建設單槍輸出功率超過250千瓦的大功率充電設施,以實現快速充電。
大功率充電設施的建設,其意義遠不止于充電速度的提升。一方面,它能激發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更高的充電效率將極大緩解用戶的“里程焦慮”。另一方面,對于出租車、網約車、物流車等高頻使用車輛,快速充電將顯著縮短補能時間,提升運營效率。
然而,大功率充電設施的推廣并非一蹴而就。技術的成熟度是制約其大規模商用的關鍵因素。近年來,以碳化硅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充電技術逐漸成熟,它耐高溫、高壓,能大幅提升充電設備的電能轉換效率,降低能量損耗。同時,碳化硅技術還能使充電設備體積更小、重量更輕,便于安裝和布局,降低了建設成本。液冷技術的普及也為大功率充電設施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散熱保障。
鑒于大功率充電設施的諸多優勢,各大廠商紛紛加大投入,加快生產建設步伐。深圳、廣州、海南等地更是推出了“超充之城”、“超充之都”、“超充之島”等建設計劃,明確支持超級大功率快充技術的發展。
針對大功率充電設施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新政也提出了具體的規范要求。在建設時序上,要求優先對節假日利用率較高的充電設施進行大功率改造,避免資源浪費和無序建設。在標準方面,強調充電接口、通信協議等標準的統一和向前兼容,確保用戶能夠無憂使用。
大規模應用大功率充電設施,對電網的沖擊不容忽視。因此,需要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與電網的融合發展,適度超前進行電網建設和改造升級,提升配電網的接入能力和充電場站的負荷響應調節能力。
優質充換電體系的建設,不僅是充電速度的競爭,更是我國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中必須打牢的基礎。只有持續完善這一體系,才能為汽車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引領全球綠色交通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