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的策略無疑是最為激進的。國內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主要聚焦于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和純電動車型。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既能使用燃油也能使用電力,而純電動車型則完全依賴電力驅動。從過去幾年的市場反饋來看,以電力為主的產品策略取得了顯著成功,國內消費者對電啟動車型的接受度頗高,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迅速突破50%,并持續攀升。
相比之下,日系油電混動技術雖然整體油耗較低,但在日常成本和駕駛體驗上,與插電式混合動力存在較大差異。盡管如此,日本車企仍堅持發展插電混動技術,對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路線持抵觸態度,尤其是豐田汽車的掌門人豐田章男,多次公開表達對這一路線的不認同。
這種堅持在日本本土或許可以理解,因為日本消費者面臨的電價和油價都相對較高。雖然日本的油價與中國相近,但電價卻遠高于中國。在日本,民用電價大約1.6元/度,而中國居民用電價格僅為5毛多。高電價使得電驅動車型在日本市場的吸引力降低,因為充電成本并不具備明顯優勢。
然而,在中國市場,情況截然不同。由于中國擁有豐富的電能生產資源和技術優勢,盡管新能源汽車數量激增,用電量大幅增長,但電價依然保持在較低水平。這對于依賴電能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式和純電動車型來說,無疑是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這些車型在中國市場得到了廣泛認可和快速發展。
日系車企在油電混動領域有著深厚的積累,成功降低了油耗。但在權衡電價和油價后,他們仍選擇了更為擅長的油電混動車型。這種“軸”的市場策略,使得日系車企在日本本土幾乎沒有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車型。而在中國市場,盡管迫于壓力推出了一些新能源車型,但市場表現并不盡如人意。這些違背初心推出的車型,很難在市場上真正站穩腳跟。
通過對比日系車企對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式和純電動車型的態度,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資源和技術優勢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性。中國憑借豐富的電能生產資源和不斷提升的技術水平,為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而日系車企則因受制于本土電價和油價因素,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相對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