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5 日消息,據央視新聞報道,天舟九號貨運飛船與中國空間站實現“太空牽手”,為空間站送去了寶貴的 6.5 噸“太空快遞”。和我們日常發快遞一樣,天舟九號也需要把快遞“打包”好,但它的“打包”過程卻有著許多特殊之處。
首先,給空間站送物資,也得先列清單,重點關照那些“重量級選手”和“易碎品”。這次上天的兩套嶄新的國產艙外航天服,體積大、不能擠壓,必須提前裹得嚴嚴實實,固定好位置,確保路上絕對“零磕碰”。
打包要做好標記,這個天舟九號上的貨包自然也有。但如果只是貼標簽就太基礎了。天舟九號貨艙里的包裹,還用上“色卡管理”。
綠色,可能就是日常餐飲。藍色,空間站正常運行的各種備品備件可能就在里面。
裝艙順序要理順,誰先進誰“殿后”,講究可不少。這次天舟九號發射前最后幾小時進艙的有,新鮮水果,有要保證有活性的科學實驗樣品,這些都要低溫保存。所以航天員收貨后第一時間也得把它們拿出來放好。
沒有特殊儲藏條件要求的貨物,是不是就能隨意了?也不是。比如餐巾紙快用完了,這一次裝紙巾的貨包可能就會放在最里面的貨柜上,這是因為天舟飛船未來 8 個多月還要兼職“太空垃圾存放室”。“快遞”送到后,航天員如果把最里面的貨物先取走,就可以從里往外裝廢棄物,既能最大化利用飛船空間,也不影響后面不斷拿新的包裹。所以,最先用的東西往往在貨艙最里面了。
還要進行智能管理,這時掃碼系統登場,航天員在上百個貨包里就能更快更精準地定位某個物品在哪個包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