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在去年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隆重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旨在通過“本地部署”、“個性化助理”以及“隱私保護”三大亮點吸引用戶和開發者的目光。初期,這一策略確實贏得了市場的熱烈反響,用戶和開發群體對蘋果的AI新戰略充滿期待。
然而,好景不長,隨后半年內,包括全新Siri在內的多項AI核心功能一再推遲發布,給市場潑了一盆冷水。在今年的WWDC上,Apple Intelligence依然未能完全上線,全新Siri的發布更是被推遲到了2026年。這一系列跳票事件,讓外界對蘋果AI戰略的執行力產生了質疑。
不過,近日有消息稱,蘋果內部正在積極考慮收購兩家AI領域的獨角獸公司——Perplexity和Mistral。據彭博社等媒體報道,蘋果已就收購Perplexity展開了內部討論,同時也在認真評估收購Mistral的可能性。這兩筆潛在的收購若成功,將極大地改變蘋果在AI領域的布局。
Perplexity和Mistral雖然同屬AI獨角獸,但它們的業務方向截然不同。Perplexity擅長打造用戶端產品,已經在搜索領域對谷歌構成了挑戰,其主打產品是一款結合生成式問答和網頁檢索的AI搜索引擎,用戶規模龐大且增長迅速。而Mistral則更注重底層技術,以開源和模型性能著稱,深受開發者喜愛。
Perplexity的估值已高達140億美元,若蘋果成功收購,這將成為蘋果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案。相比之下,雖然Mistral的估值略低,但在去年的融資中也達到了60億歐元的估值。兩家公司的估值總和高達約1500億元人民幣,對于一向在收購上保持謹慎態度的蘋果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大膽的舉動。
若蘋果成功收購Perplexity,將能夠在短期內為Siri、Spotlight甚至Safari提供類ChatGPT的交互搜索體驗,從而顯著提升用戶體驗。Siri多年來被詬病不夠智能的問題,有望通過接入Perplexity的技術得到解決。更重要的是,Perplexity并不自研基礎大模型,而是基于OpenAI、Anthropic等多家模型進行調度和微調,這意味著蘋果可以將Perplexity的前端能力與自身構建的Apple Intelligence模型打通,在隱私保護、語境連續性、系統級整合等方面做出差異化創新。
而若蘋果選擇收購Mistral,則將獲得一個具備長期訓練能力和開源彈性的“引擎核心”。Mistral的小模型、高性能、低功耗特性,與蘋果一直堅持的“端側運行+隱私保護”路線不謀而合。這將極大提升蘋果在底層AI能力上的自主權,讓iPhone、iPad等設備不必長期依賴外部模型。
蘋果在AI領域的遲緩表現,一直備受外界詬病。當ChatGPT、Gemini等AI產品已經深入網頁、操作系統和生產力工具時,蘋果似乎錯過了屬于自己的AI市場窗口。問題的根源在于蘋果內部的戰略定位與內部障礙。AI在蘋果內部始終沒有形成明確的權力中樞,分權的管理結構在面對AI這樣需要統一工程體系和產品體驗的任務時顯得力不從心。
蘋果對“本地化+隱私優先”的戰略路徑抱有高度執念,雖然這符合其品牌哲學,但也使其在面對AI爆發式需求時進退維谷。蘋果既不愿完全依賴外部大模型,自身模型又尚未成熟,最終只能交出一個“自研+ChatGPT”的折中方案,既無法滿足用戶對AI體驗的期待,也無法與開發者構建足夠吸引力的平臺生態。
面對這些挑戰,蘋果開始尋求外部收購作為突破口。收購Perplexity和Mistral,對蘋果來說是一次能力補位的機會。然而,收購并非沒有阻力。Perplexity的高昂估值將使這筆交易成為蘋果史上最大規模的收購案,面臨來自股東和監管層的重重壓力。而Mistral作為法國本土的明星AI企業,其開源身份和歐洲背景也可能引發歐盟監管機構的關注與阻撓。
更關鍵的是,即便蘋果成功完成收購,能否真正整合外部團隊、打通內部壁壘依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AI領域的競爭不僅僅是技術和模型的較量,更是文化、戰略和工程體系的全面比拼。蘋果在AI賽道上已經落后,收購或許是一條捷徑,但能否借此重新趕上這場競賽,還取決于蘋果是否真正做好了變革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