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悄然啟動了Robotaxi服務試點,這一舉措標志著特斯拉正式從L2級自動駕駛向L4級邁出了關鍵步伐。長久以來,馬斯克口中的“未來計劃”終于走出了理論,進入了現實測試階段。
然而,從試點的情況來看,特斯拉的這次嘗試顯得頗為謹慎。無論是參與測試的用戶數量、運營的區域范圍、投入的車輛規模,還是技術的實現程度,都顯示出這次Robotaxi服務的亮相更像是一次工程驗證與市場預熱,而非全面商業化的開端。
特斯拉此次采用的純視覺FSD系統雖然展現了一定的泛化能力,但仍面臨著技術成熟度、法規適配性和社會接受度等多重挑戰。為了確保安全,特斯拉在奧斯汀南部的約50平方公里區域內,通過特邀機制邀請了少量乘客參與體驗,運營時間限定在早6點至午夜12點,車輛也統一為Model Y。
在運營過程中,雖然車輛不配備傳統駕駛員,但每輛車都在副駕駛位置安排了一名安全員。安全員在測試中并不主動介入駕駛,行程由后排乘客通過中控屏控制起始。這種運營模式在保障安全的同時,也反映出特斯拉對于“全無人駕駛”技術仍持謹慎態度。
特斯拉公司統一運營和監控這些Model Y車輛,它們搭載了FSD V12版本和最新的HW4.0硬件系統。盡管FSD已經展示出較高的城市駕駛能力,但在面對復雜路況或極端天氣時,系統仍可能中斷服務。因此,特斯拉需要在實際場景下進行更多測試,以積累實測數據和時間,來支撐FSD在美國這樣交通規則明確的城市中的自動駕駛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此次試點中還展示了完整的后臺監控系統,具備遠程接管功能。這意味著Robotaxi的運行仍需依賴云端干預,進一步降低了其自動化程度。然而,這也是特斯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推進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的一種策略。
特斯拉選擇在此時啟動Robotaxi服務試點,背后有著多重考量。一方面,這可以回應外界對其FSD系統進度長期延遲的質疑;另一方面,這也是維持特斯拉在資本市場技術領先形象和投資人信心的重要手段。馬斯克曾宣稱Robotaxi將成為特斯拉的“變革引擎”,未來車主可將私人車輛納入平臺,在閑時提供出租車服務,特斯拉則可分成運營收益,實現平臺化擴張。
然而,這一構想在實際操作中仍面臨諸多挑戰。運營合法性、車主責任機制、系統故障的安全責任歸屬,以及技術在全國范圍的泛化能力等問題,都是特斯拉不得不面對的難題。Robotaxi定價為每單4.20美元,雖然價格極具吸引力,但考慮到現階段車輛配有安全員,其運營成本遠高于傳統網約車平臺。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路徑與Waymo形成了鮮明對比。Waymo通過激光雷達、高精地圖和高成本冗余系統來保障技術安全,再逐步開放使用范圍;而特斯拉則堅持攝像頭為主的純視覺路線,強調泛化能力和可復制性,以期降低邊際成本、快速拓展全球市場。特斯拉能否在“輕裝快跑”中實現長遠目標,還需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