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城的深處,昆明云內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中心,藏著一顆“云南心”——多缸小缸徑柴油機,這是“云南制造”的驕傲。而在這顆心臟的鍛造過程中,有一個人,他的故事如同這顆發動機一樣,充滿力量與堅持,他就是陳永,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云內動力技術中心試制及設備組組長。
走進春城勞模工匠館,一臺柴油發動機模型靜靜陳列,它不僅是云內動力的代表,也是陳永職業生涯的見證。發動機,這個燃油汽車的“心臟”,其構造的復雜與精細,正如陳永的工作,需要極高的技藝與耐心。
自1994年加入云內動力,陳永從一名普通工人,一步步成長為技術骨干。他的職業生涯,與“云南心”的成長緊密相連。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陳永不僅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
在陳永勞模創新工作室,一臺G20汽油發動機動力總成引人注目。這是陳永帶領團隊精心設計的作品,能夠直觀展示發動機的整體工作原理。這臺總成,不僅代表了云南省的技術實力,更在大國工匠展和大國工匠創新交流會上,為云南贏得了榮譽。
陳永的專業技術,在公司內外都享有盛譽。他如同老中醫一般,通過望、聞、聽、敲,就能迅速定位發動機的故障。這種絕技,源于他對發動機的深刻理解和豐富經驗。同時,他也不斷追求技術創新,設計出發動機正時機構定位工裝,解決了生產線上的一大難題,提高了裝配效率和準確率。
30多年來,陳永攻克了19項技術難題,為公司節約成本超過5700萬元。他改制了技術中心試驗臺架10個,節約產品開發成本和設備投入1100萬元。他設計制作的低壓油路模擬整車測試系統,每年為市場售后節約成本200萬元。這些數字背后,是陳永對每一個細節的極致追求,對每一項工作的認真負責。
陳永的絕技,并非一蹴而就。他憑借日復一日的練習和積累,達到了熟能生巧的境界。在裝配擰緊軸承蓋螺栓時,他能夠僅憑手感達到要求的力矩,大小相差不超過3牛·米。這種技藝,是他對工作的熱愛和專注的體現。
在同事們眼中,陳永總是第一個到試驗室,最后一個離開。他保持試驗室的干凈整潔,對待發動機如同老朋友一般。他手中的活兒,心中的火,是他對工作的熱愛和執著。他用行動踐行著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將熱愛融入日常的每一天。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陳永榮獲全國勞模的榮譽。他深知,這份榮譽不僅是個人的榮耀,更是責任和使命。回到昆明,他收起獎章,繼續投入到新產品的研發中。他說:“發動機試制研發工作復雜而精細,每一個細節都關乎成敗。我們面對過無數的技術難題和挑戰,但憑借團隊的協作精神和毅力,我們成功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