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彩電行業的浩瀚星空中,2024年的市場表現猶如一幅對比鮮明的畫卷,展現了不同企業的興衰起伏。
TCL電子,作為行業的領航者,這一年交出了耀眼的成績單。全年營收高達993.2億港元,同比增長25.75%,凈利潤更是實現了123.57%的飛躍,達到18.49億港元,無疑成為了行業的領跑者。
相比之下,創維集團則顯得黯淡許多。其營收為650.13億元,同比下降5.82%,凈利潤更是大幅下滑34.31%,僅為11.6億元。這一“雙降”的表現,無疑給創維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而最令人唏噓的,莫過于曾經的“彩電一哥”深康佳A。2024年,其營收暴跌37.73%,僅剩111.15億元,歸母凈利潤更是虧損高達32.96億元,生存危機日益加劇。近日,深康佳A更是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華僑城集團計劃將其轉手給另一家央企,推進專業化整合,這一消息無疑給康佳的未來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回望過去,TCL的創始人李東生、創維電視的創始人黃宏生,以及康佳電視的傳奇總裁陳偉榮,三人同為華南工學院(今華南理工大學)的校友。三十多年前,他們各自執掌一家大型家電企業,共同撐起了中國電視行業的半壁江山,互為競爭對手,又彼此惺惺相惜。業界也因此將他們稱為“華工三劍客”。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他們和各自的企業已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李東生帶領TCL不斷向產業上游延伸,涉足半導體、光伏等領域,實現了多元化和國際化布局,TCL電視更是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而黃宏生在創維風光無限時,卻因個人原因入獄,后雖提前出獄并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但已徹底告別電視圈。陳偉榮在康佳經歷了輝煌與低谷后,也選擇了離開,投身于MLCC行業。
上世紀90年代,是中國電視行業的黃金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對電視機的需求迅速增長,而國內產能有限,市場空間巨大。于是,“三劍客”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鎖定在了電視這個大單品上。康佳憑借彩電制造經驗和設備優勢,率先嶄露頭角,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創維和TCL也緊隨其后,通過不斷創新和擴張,逐漸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和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三劍客”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挑戰。康佳因盲目多元化和戰略失誤,逐漸失去了市場領先地位。TCL則因并購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而陷入困境,但李東生帶領TCL熬過了行業低谷,向產業上游面板業務積極延展,實現了轉型升級。創維則在黃宏生入獄后,通過迅速更換管理層穩定了局面,并在OLED領域保持了競爭力。
康佳的衰落軌跡清晰可見。從2019年營收達到歷史頂峰的550億元,到2024年縮水至111億元,再到連續三年虧損,并達到歷史虧損最大峰值,康佳的困境已無法自拔。后陳偉榮時代的康佳,盈利乏力,每年百億級營收的情況下,凈利潤總和卻不足3億元。戰略失誤是導致康佳衰落的首要原因。在彩電行業從CRT向液晶轉型的關鍵期,康佳卻斥巨資進軍房地產,導致液晶產線建設滯后,失去了先機。此后,康佳又盲目多元化,涉足環保、半導體、產業園等“燒錢”領域,但幾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康佳的內斗也加速了其崩塌。與控股股東華僑城因深圳總部地塊開發權對簿公堂,中小股東上演奪權大戲,管理層動蕩不安,導致經營結果一落千丈。2015年,深康佳A凈虧損高達12.57億元,同比暴跌近25倍。近日,康佳子公司股東朱新明實名舉報,稱康佳集團涉嫌虛增上市公司2018年業績,其內部經營的復雜程度可見一斑。
三位校友的不同境遇,歸根結底源于企業的戰略選擇與管理能力。TCL的突圍,印證了深耕主業與戰略選擇的經營智慧;創維雖失去掌舵人,但仍憑借專注主業和適時的技術調整,在行業內占據一席之地;而康佳的困局,則在于錯失轉型良機,更在于將命運交付給內耗與搖擺。市場從不相信偶然,每一次命運的轉折,背后都是無數決策的累積。這,就是商業世界最樸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