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在近日舉辦的超級科技日上,隆重推出了四款全新電池產品,覆蓋乘用車、商用車以及儲能等多個領域,這一系列動作標志著新能源產業鏈正加速從技術研發階段邁向規模化應用的新篇章。
此次發布的電池新品中,鈉離子電池與驍遙雙核電池尤為搶眼。鈉離子電池作為全球首款實現量產的同類產品,它的推出旨在解決新能源汽車產業面臨的鋰資源短缺問題。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歐陽楚英表示,鋰資源在地殼中的含量極低,僅為0.0065%,而鈉資源則高達2.74%,因此,鈉離子電池的量產對于打破鋰資源依賴具有重要意義。
驍遙雙核電池則以其創新的“雙核架構”技術,為車企提供了更靈活的電芯搭配方案,滿足了用戶多樣化的用車需求。這一技術打破了傳統電池單一體系的局限,為車企的差異化競爭注入了新的活力。
寧德時代此次發布的電池新品,不僅展示了其在多元化技術路線上的戰略布局,也預示著全球動力電池產業競爭格局的深刻變化。隨著鈉離子電池、雙核架構等技術的商業化落地進程不斷加速,新能源產業鏈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寧德時代國內乘用車、商用車CTO高煥透露,鈉新品牌還將包含乘用車動力電池產品,并計劃于2025年12月實現量產。他表示,鈉新電池的研發與量產,有望顯著降低行業對鋰資源的依賴程度,從而構建一個更安全、更低碳的新型電池產業生態。
除了電池產品的更新換代,寧德時代還在積極推動新能源產業生態的重構與轉型升級。近年來,動力電池行業曾一度以能量密度為核心指標,企業紛紛追求更高的續航里程。然而,如今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企業已經轉向場景化創新,用鈉電池攻占極寒市場,用雙核電池解決充電焦慮,而神行超充電池則瞄準了城市高頻次補能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寧德時代的觸角已經延伸至儲能、船舶、航空等多個領域。例如,其24V重卡電池可與儲能系統聯動,構建“車—樁—網”一體化生態;而雙核架構的開放性設計,也為未來與其他先進技術的融合提供了無限可能。
在科技日現場,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從雙核到多核的創新架構不僅將應用于新能源乘用車領域,未來還將在電動巴士、重卡、飛機、船舶以及工商業等全領域推廣落地,以加速新能源在全場景的產業化進程,并推動固態電池等前沿技術的應用。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中國企業在技術標準輸出方面的主導地位日益凸顯,全球動力電池產業鏈有望形成“國內主導,多點開花”的新局面。隨著鈉電池等技術的量產,中國企業在新能源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將進一步增強。對于消費者而言,一個更高性價比、更包容的電動化時代正在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