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地鐵9號線因一列列車的一節車廂試點無座設計引發網友關注。有乘客在網絡平臺分享乘坐體驗,調侃“工作一天后站著回家”,這一話題迅速引發廣泛討論。對此,上海地鐵服務監督熱線工作人員回應稱,此舉是針對9號線大客流現狀的臨時試點措施,目前僅在一列列車的特定車廂實施,尚未推廣至其他線路或車廂,未來是否擴大范圍仍待評估。
根據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公布的數據,2024年上海軌道交通全網日均客流達102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4%。其中,工作日平均客流1162萬人次,休息日日均客流730萬人次,均呈現上升趨勢。3月8日和3月29日,全網客流分別突破1339萬和1332萬人次,刷新了2019年創下的1329萬人次紀錄。在各線路中,2號線、1號線和9號線日均客流持續位居前三,成為運營壓力最大的線路之一。
針對9號線的客流特點,上海地鐵此前已采取多項優化措施。據澎湃新聞報道,9月起,運營方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試點拆除部分列車車頭和車尾的4排座椅,并在地板處加裝防滑膠。這一調整在不改變車廂整體結構的情況下,為每節車廂增加了約25個站立空間,旨在緩解高峰時段的擁擠狀況。類似措施并非首次實施——2015年1月,為應對16號線早高峰大客流,運營方也曾拆除部分座椅以提升運力。
法律界人士對此表示,當前試點僅涉及單列車單節車廂,未涉及整體運營規則變更,因此不存在法律爭議。湖北省律師協會交通管理與運輸法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吳鵬飛指出,若未來計劃大規模推廣此類設計,需通過聽證會等形式廣泛征求公眾意見,平衡運營需求與乘客權益。他強調,任何調整都應以保障安全和服務質量為前提。
對于部分乘客提出的“取消座位導致不便,應增加發車頻次”的建議,上海地鐵工作人員回應稱,已將相關反饋轉交公司相關部門。目前,9號線的試點仍在持續觀察階段,運營方將根據實際效果和乘客需求,進一步優化服務方案。這一探索反映了城市軌道交通在應對客流增長時,對空間利用效率和服務靈活性的雙重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