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員澤娜·卡德曼近日在國際空間站拍攝到一段令人驚嘆的北極光視頻。畫面中,地球大氣層邊緣迸發出翡翠綠與紫羅蘭交織的極光,宛如宇宙為地球編織的璀璨光帶。這段影像迅速引發全球關注,成為社交媒體熱議話題。
卡德曼在視頻中介紹,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使其成為觀測極光的絕佳平臺。她特別提到上周出現的極光現象:"那些光帶如同流動的液態寶石,在地球邊緣舞動長達數小時。這種規模的極光在空間站觀測記錄中都屬于罕見級別。"
極光的形成源于太陽與地球的精密協作。當太陽表面發生劇烈活動時,會向宇宙空間噴射出攜帶數十億噸帶電粒子的日冕物質。這些高速粒子穿越1.5億公里星際距離抵達地球后,首先與地球磁層發生碰撞。地球磁場如同無形的盾牌,將大部分粒子引導至南北兩極區域。
在高緯度地區,部分高能粒子突破大氣層屏障,與氧、氮等氣體原子發生激烈碰撞。每次碰撞都會釋放出特定波長的光子:氧原子激發產生綠色和紅色極光,氮原子則形成藍色和紫色光帶。這種自然界的"粒子交響樂"最終在地球夜空繪制出持續變幻的極光畫卷。
科學家指出,極光強度與太陽活動周期密切相關。當前太陽正處于第25個活動周期上升階段,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峰值。這意味著未來幾年,地球居民將有更多機會目睹這種壯麗的自然現象。不過專家提醒,極光觀測需要滿足黑暗環境、高緯度地理位置和晴朗天氣等多重條件,國際空間站的獨特視角為科學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觀測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