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山淀山湖畔,一座全球首創的零碳水上機場近日完成演示發布。這座由上海低空科技企業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水上移動空港,專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設計,可靈活部署于江河湖海等水域環境,為低空經濟與海洋經濟的戰略融合提供了創新載體。
該水上機場采用模塊化設計理念,通過標準化組件實現快速組裝與拆卸,能夠適應不同水域的地理特征。作為全球首個針對eVTOL的專用水上起降設施,其核心優勢在于零碳排放的能源系統與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系統,可支持多架次飛行器同時作業,顯著提升低空交通的運營效率。
在商業應用領域,這家上海企業已取得突破性進展。今年10月,該企業與阿聯酋獵鷹航空簽署50架大型eVTOL采購協議,訂單總金額達數億元。根據協議,首批航空器將于年底前交付,主要服務于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的物資運輸任務。這一合作標志著中國自主研發的eVTOL技術正式進入國際高端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交付的eVTOL將搭載企業最新研發的"海空一體低空經濟解決方案"。該方案通過整合水上機場、智能調度系統與多類型飛行器,構建起覆蓋近海運輸、應急救援、旅游觀光等場景的立體化服務體系。在阿布扎比的試點項目中,這套系統將率先應用于石油勘探物資的快速轉運,有效縮短傳統陸路運輸時間。
技術專家指出,水上機場的落地應用解決了eVTOL商業化運營的關鍵瓶頸。相比傳統陸地起降場,水上設施具有選址靈活、建設成本低、環境影響小等優勢,特別適合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島嶼間的物資運輸。隨著技術迭代,這類基礎設施有望在跨海交通、城市空中交通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