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以趣味為紐帶、讓科學走進大眾生活的科學盛會在浙江杭州舉行,2025菠蘿科學獎的10項“嚴肅又有趣”的科研成果在此揭曉。該獎項打破傳統科研表彰模式,以“厲害了,是抽象!”為主題,傳遞“抽象不是科學的壁壘,而是理解世界的鑰匙”的理念,用嚴謹科學解讀看似荒誕的研究,拉近公眾與科學的距離。
獲得“抽象獎”的研究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大氣與氣候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負責人桑德羅·瓦蒂奧尼表示,面對氣候變化影響加劇卻缺乏有效減緩措施的現狀,他們通過計算發現,每年向平流層撒約500萬噸金剛石納米顆粒,持續45年可使全球降溫1.6℃。這一大膽設想雖具爭議性,卻為應對氣候危機提供了全新思路。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張兵團隊憑借“輕斷食致小鼠脫發”的研究摘得“醫學獎”。團隊發現,盡管“輕斷食法”在減肥、控糖等方面有益,但對小鼠毛囊干細胞產生意外影響:實驗中的小鼠因毛囊干細胞凋亡而出現禿頂現象。這一發現揭示了飲食干預對器官再生的復雜作用機制。
其他獎項同樣充滿奇思妙想:“廚房里的化學家”研究團隊通過煮雞蛋與蒸雞蛋的對比實驗,解析蛋白質變性原理,獲化學獎;“雞蛋怎么扔不容易碎”項目通過力學分析優化投擲方式,摘得物理學獎;心理學獎授予發現“螞蟻獨處時工作效率下降”的研究團隊;生物學獎則由“給動物變魔術”的認知實驗研究獲得。
“賽博昆蟲工廠”項目憑借將害蟲轉化為生物傳感器的技術獲發明獎;“退休了,身心還在打卡”研究關注老年人社會角色轉變的心理機制,獲孜孜不倦獎;“吃藥降了半個音”項目分析藥物對聲帶的影響,獲科學事件獎。中國氣象愛好者團隊因持續普及極端天氣知識獲得科學傳播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文采指出,科學探索的動力源于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這種品質值得珍視。菠蘿科學獎通過表彰非常規研究,向所有保持科學熱情的探索者致敬。評審團成員、科普博主畢嘯天表示,這些研究證明科學并非高冷抽象,而是源于對生活現象的細致觀察,每個人的奇思妙想都可能成為科學傳播的起點。
作為浙江省科協指導、省科技館主辦的公益活動,菠蘿科學獎自2012年起每年征集具有想象力的科研成果,評審委員會從正規學術期刊發表的研究中遴選獲獎項目。通過幽默化的呈現方式,該獎項持續打破科學傳播壁壘,讓公眾在歡笑中理解科學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