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因推出高價個人交流服務再度引發輿論關注。根據其社交媒體發布的最新方案,企業家若想獲得與于東來本人進行三小時面對面分享的機會,需支付50萬元費用,且每月僅限一次。胖東來商貿集團還宣布,將于明年通過聯商學院組織高端研學項目,每年開展兩至三次為期兩天的深度交流活動,每位參與者需繳納100萬元費用。
這一舉措被部分網友戲稱為“中國版巴菲特午餐”,但也引發了關于商業價值的爭議。支持者認為,作為將胖東來打造成零售行業標桿的企業家,于東來的經驗分享具有獨特價值;反對者則質疑這是利用個人影響力進行高價變現。目前,胖東來官方尚未公布具體的參與者篩選標準。
事實上,胖東來早已推出面向企業的官方研學項目。今年10月,該集團宣布設立“企業開放日”,提供內部參觀和學習渠道。根據公告,該項目收費標準為每人2萬元,每批次不超過15人,同一企業最多可預約5人。相較于市面上其他打著胖東來旗號的研學活動,這一價格明顯偏高。此前,第三方機構推出的類似項目報價多在1000至5000元之間,內容涵蓋門店探訪、管理模式研討等。
盡管官方研學價格不菲,但市場需求似乎并未受到影響。與此同時,市面上仍存在大量由第三方機構組織的“野生研學”項目。這些活動通常持續1至3天,費用約1000元(不含食宿和交通),內容與官方項目類似,包括門店考察和企業文化講座。據某研學機構招生人員透露,其課程每月可開展3期,每期吸引60至100人參與。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胖東來官方研學的推出,第三方機構在宣傳策略上出現了微妙變化。過去,不少機構以“有機會與胖東來管理層交流”為賣點,如今則改為強調“前胖東來員工”參與指導。一位招生人員表示,官方項目的高門檻和限制條件反而凸顯了第三方研學的性價比優勢,尤其受到中小型企業主的青睞。
胖東來的成功源于其獨特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這種模式是否能夠通過付費研學實現復制,引發了業界思考。官方與第三方研學項目的并存,使得“學習胖東來”成為一種可商業化的服務。然而,對于支付高額費用的參與者而言,他們究竟能從這些交流中獲得多少實質性收獲,或許比價格本身更值得關注。
根據胖東來官方公布的數據,2025年集團銷售額已突破184億元。這一成績不僅鞏固了其在零售行業的地位,也進一步提升了于東來作為企業導師的市場價值。隨著高端交流服務的推出,胖東來正在探索一條將企業經驗轉化為商業價值的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