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記者馬克·古爾曼(Mark Gurman)最新披露,蘋果首款可折疊iPad的研發進程正面臨多重技術挑戰,其上市時間或推遲至2029年,售價預計接近3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1292元)。這款被視為顛覆性產品的設備,不僅因工程難題導致發布延期,更因重量問題引發市場對其實用性的質疑。
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與三星顯示公司的合作已進入關鍵階段,雙方正為可折疊iPad開發約18英寸的超大屏幕。該面板采用創新技術,旨在將折疊處的折痕降至最低,與蘋果未來可折疊iPhone的屏幕設計理念一脈相承。然而,與智能手機相比,平板設備的開發難度更高——折疊狀態下無需外屏的設計雖簡化了結構,但展開后需實現類似13英寸筆記本電腦的顯示效果,且傳統鍵盤、觸控板區域需全部替換為顯示屏。
技術復雜度與重量矛盾成為核心障礙。古爾曼指出,當前原型機重量達3.5磅(約1.59公斤),遠超現有iPad產品(1至1.3磅,約0.45至0.59公斤)。這一差距意味著,即使蘋果成功解決顯示與功能問題,產品的便攜性仍可能成為市場接受度的關鍵制約因素。更令人關注的是,蘋果似乎并未將可折疊iPad定位為現有產品線的直接替代品,而是將其視為高端MacBook Pro級別的創新設備——至少從定價和重量維度看,二者具有相似特征。
研發延期背后,是蘋果對產品體驗的極致追求。知情人士稱,工程團隊正集中攻克與重量、功能平衡及顯示技術相關的難題,導致原定2028年的發布計劃推遲。這一調整與蘋果近期硬件策略形成微妙對比:新一代iPad Pro雖搭載M5芯片并升級快充功能,但外觀設計延續M4版本,僅通過性能提升維持市場競爭力。相比之下,可折疊iPad的顛覆性設計若能實現,或將重新定義平板市場的技術標準。
市場分析認為,蘋果的謹慎態度源于對用戶體驗的重視。盡管可折疊設備被視為行業未來方向,但重量、耐用性及成本問題始終困擾廠商。以當前原型機參數看,其定價與重量更接近高端筆記本而非傳統平板,這或許暗示蘋果正探索全新的產品形態——既非iPad替代品,也非簡單折疊屏,而是融合平板便攜性與筆記本生產力的跨界設備。
距離2029年上市目標尚有數年時間,蘋果仍有機會優化設計。行業觀察者指出,若能將重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并維持3000美元價位,這款設備可能吸引專業用戶及科技愛好者;但若無法解決便攜性痛點,其市場定位或將局限于小眾創新產品。無論如何,可折疊iPad的研發進程已為全球科技產業投下重磅懸念:蘋果能否再次以顛覆性創新重塑市場格局?答案需等待數年后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