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近日宣布,由于中國市場銷量未達預期,公司決定下調2025年全年利潤預期。這一調整反映了歐洲高端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嚴峻挑戰,尤其是在與本土電動汽車制造商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寶馬總部設在慕尼黑,其最新預測顯示,2025年稅前利潤將略低于2024年的109.7億歐元,而此前公司曾預計這一數字將保持穩定。除了銷量下滑外,高于預期的關稅成本以及對經銷商的財務支持也是導致利潤預期下調的重要因素。
在業績指引方面,寶馬預計2025年息稅前利潤率將處于5%至6%的區間,接近此前預期的下限。公司表示,中國市場的疲軟表現是主要原因之一,第三季度寶馬及旗下Mini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降0.4%,而今年前九個月的累計降幅達到11.2%。
中國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需求持續增長,且更傾向于選擇價格更具競爭力的本土品牌,這使得包括寶馬在內的歐洲汽車制造商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不斷萎縮。受此影響,寶馬已下調今年剩余時間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預期。
盡管在中國市場遭遇挫折,寶馬在全球范圍內的表現仍有所改善。第三季度,公司全球銷量同比增長8.8%,顯示出其他市場的需求仍保持強勁。
與此同時,寶馬的德國競爭對手梅賽德斯-奔馳也面臨類似困境。該公司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在華汽車銷量大幅下降27%,進一步凸顯了歐洲高端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壓力。
關稅問題也是影響寶馬業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表示,由于美國對歐盟出口汽車征收的關稅超過華盛頓與布魯塞爾達成的貿易協議中規定的15%基本稅率,寶馬不再期望立即獲得美國退還的關稅款項。此前,汽車制造商曾希望在歐盟對美國制造的汽車和零部件實施關稅削減后,收回自8月1日起支付的更高關稅成本。
寶馬目前預計,到2026年,公司將從美國和德國當局獲得總額高達數千萬歐元的關稅退稅,但這無法完全抵消當前面臨的利潤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