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靜安國際中心A座20樓,一塊動態數據屏持續跳動著實時數據:萬碼優才平臺每日AI調用峰值突破500萬次,Token消耗量超過10億。這家三年前還以C端招聘工具為主業的平臺,如今已蛻變為連接企業、人才與技術的生態樞紐,更成為母公司人瑞人才從傳統人力服務商向“人才科技平臺”轉型的核心引擎。通過一場靜默的技術革命,人瑞人才正重新定義人力資源服務的產業邏輯。
人瑞人才的轉型并非一蹴而就。2022年,當多數人力資源企業仍聚焦于簡歷庫擴容和獵頭響應效率時,人瑞已悄然啟動萬碼優才項目,開啟從人力服務商向AI驅動人才生態構建者的戰略轉型。2023年,平臺以B端數字化人才需求和C端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為核心,推出AI賦能的招聘平臺;2024年,率先接入DeepSeek-V3大模型,成為國內人力資源領域大模型應用的先行者;2025年,平臺進一步升級,接入R1大模型,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重構AI招聘核心場景。
萬碼優才的技術生態已形成多維度布局。除DeepSeek外,平臺還整合了文心一言、阿里通義、訊飛星火等大模型,并自主開發應用層智能體。針對企業客戶,平臺提供智能發崗、簡歷解析、人崗匹配、人才庫盤活、智能交互和AI面試等解決方案。例如,智能發崗通過AI語義分析生成精準職位描述,智能簡歷解析利用大模型和知識圖譜自動化抽取關鍵信息,人崗匹配則基于深度語義理解生成匹配分數和推薦報告。對于求職者,平臺覆蓋職業定位、技能提升、求職輔助等全周期服務,包括簡歷診斷、薪酬分析、模擬面試和投遞建議等功能。平臺還與華為、百度、阿里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培養鴻蒙生態和AI領域人才。
萬碼優才創始人周媛指出,平臺超90%的功能由AI模型重構,語義理解和智能匹配已取代傳統關鍵詞打分,實現“以能力為中心”的人崗匹配。這一轉變標志著人力資源服務的本質正在被重寫:人才從靜態“資源”變為動態“資產”,企業從“雇主”升級為“人才成長合伙人”。人瑞人才也借此突破傳統人力服務的“人力密集型”天花板,完成從“靠人賺錢”到“靠系統和數據賺錢”的商業模式升級。
萬碼優才的成功離不開人瑞人才長期積累的產業根基。其起步階段的競爭優勢源于B端真實用工需求、全流程業務數據和C端人才畫像。人瑞長期服務互聯網、汽車、通訊等行業頭部客戶,積累了覆蓋500多個崗位的用工需求、項目周期、人才結構和績效反饋數據,這些數據成為訓練AI招聘模型的“黃金語料”。通過AI技術深度挖掘,平臺構建了精準的人才畫像和崗位模型,形成“業務—數據—技術閉環”。例如,累計上千萬的外包員工和候選人數據庫為模型提供了海量行為數據,而更智能的模型又反哺招聘效率提升。2025年上半年,人瑞人才人均凈利潤同比增長34.5%,正是這一飛輪效應的直觀體現。
生態化戰略為人瑞人才帶來了資本市場的重新估值。2025年半年報披露前一個月內,公司股價三日累計上漲26.3%。資本市場不僅關注業績增長,更看好其生態戰略的估值潛力。AI賦能的“雙向流動”中,萬碼優才的智能匹配和溝通功能顯著提升了人瑞的招聘效率。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26.6%,其中數字人才生態鏈貢獻突出,幫助企業實現更高人崗匹配度和更低招聘成本。財務數據顯示,數字技術與云服務板塊貢獻營收9.5億元,占比38.2%,毛利占比約43.0%,已超越通用服務外包成為第二增長極。
人瑞人才創始人兼CEO張建國認為,AI將徹底改變傳統招聘模式,以萬碼優才為代表的第三代招聘網站是解決數字人才缺口的最優解。在產業端,平臺通過運營構建人才成長生態,百萬私域用戶技術社區每日產生數萬條專業討論,AI系統從中挖掘潛在人才線索,實現與B端需求的精準匹配。資本層面,人瑞通過與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合作獲得大模型優先接口,與德勤聯合發布《產業數字人才報告》奠定行業標準話語權,形成獨特競爭壁壘。
完成從“招聘工具”到“人才生態”平臺的躍遷后,人瑞人才的戰略仍在深化。一方面,持續提升平臺AI能力,完善B、C兩端數字化人才精準匹配,培養緊缺型人才,構建AI價值鏈下的數字人才新生態;另一方面,將AI能力向靈活用工場景全流程延伸,實現從“招聘”到“用工管理、績效評估、職業發展”的數字化閉環。張建國以紅旗渠精神比喻長期主義,強調只有堅持進化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今,人瑞人才的三年布局已顯現其野心:押注的不是短期效率提升,而是下一代人才基礎設施,而萬碼優才正是這座基礎設施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