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正以個性化定制服務沖擊高端市場,這一趨勢正在重塑全球豪華車競爭格局。小米集團近期推出的汽車定制方案引發行業關注,其高性能版SU7 Ultra車型允許消費者通過選裝配置將售價推高至60萬元以上,較基礎版溢價超過20%。
這項服務提供包括24K鍍金車標、四色鍛造輪轂等高端選項,其中僅車標定制就需額外支付數萬元。同樣采用定制策略的YU7 Max SUV,起售價32.99萬元卻對標法拉利Purosangue,形成跨價位競爭態勢。小米創始人雷軍特別強調,其紫水晶車漆工藝歷經50小時人工打磨,品質可與勞斯萊斯媲美。
傳統豪華品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保時捷在中國市場遭遇銷量滑坡后,不得不擴大定制服務覆蓋范圍。該品牌超過90%的911車型買家會選擇個性化配置,從190種標準色庫中選色需支付1.3萬美元,若定制特殊配色費用則超過3萬美元。柏林愛樂樂團指揮曾定制搭載賽車底盤的911 Turbo,卡塔爾王室成員的959車隊更配備水牛皮內飾與鍍金排氣管。
定制化帶來的利潤空間極具吸引力。花旗銀行分析顯示,保時捷專屬定制部門年收入達56億歐元,貢獻利潤約25億歐元。但這種模式在中國市場面臨新挑戰,小米等本土品牌通過軟件技術優勢和價格策略,正在蠶食原本屬于歐洲品牌的高端客群。
技術迭代成為關鍵變量。中國車企憑借電池管理系統和智能駕駛技術,已主導平價電動車市場。如今通過定制服務向上突破,形成"技術+個性化"的雙重競爭壁壘。雷軍推出的智能手機新品直接對標iPhone 17,價格卻低出千元,延續了跨領域競爭策略。
行業觀察家指出,定制車型的保值優勢正在改變消費者決策。除非出現過度浮夸的改裝案例,個性化車型通常比標準版更具殘值競爭力。保時捷生產主管透露,其萊比錫工廠正在擴建定制生產線,以應對中國市場的需求變化。
不過市場分歧依然存在。部分分析師認為,小米的主要競爭對手仍是寶馬、奔馳等傳統豪華品牌,對保時捷客群的吸引力有限。定制業務即便在理想狀態下,也僅能貢獻全球收入的1-2%。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車企正在突破價格天花板,將原本專屬超豪華品牌的定制服務推向更廣泛消費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