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其運營的無人出租車在安全性方面表現突出,事故率較人類駕駛汽車降低了91%。這一數據引發了行業對自動駕駛技術安全性的新一輪討論,但公司管理層坦言,公眾對致命事故的敏感反應仍是其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在TechCrunch Disrupt峰會上,Waymo聯席首席執行官泰克德拉·馬瓦卡納透露,公司已為可能出現的嚴重事故制定了完整應對預案。她強調,團隊從未質疑“事故是否會發生”,而是將重點放在“何時發生”以及如何妥善處理上。“公眾最終會從理性角度認可無人駕駛的優勢,但我們的責任是確保安全標準遠超人類駕駛水平。”
相較于特斯拉、通用汽車等競爭對手,Waymo在商業化推廣上顯得更為審慎。馬瓦卡納指出,公司目前僅在特定區域逐步部署車輛,并通過持續測試優化系統應對復雜場景的能力。例如,針對無人車可能阻礙應急車輛通行的風險,技術團隊已開發專項解決方案。“安全不是口號,必須用實際性能證明我們配得上所宣稱的標準。”
盡管技術不斷進步,自動駕駛行業仍存在監管盲區。多家企業目前仍依賴“遠程操作員”干預車輛困境,但操作員介入頻率、決策邏輯等關鍵信息尚未完全透明。隨著無人出租車服務規模擴大,人工干預減少是否會影響整體安全性,成為行業爭議焦點。
近期發生的幾起事件暴露了技術落地中的現實矛盾。在亞特蘭大,一輛Waymo無人出租車因未按規定避讓停靠的校車引發關注。盡管當地法律明確規定此類行為將面臨1000美元罰款及法庭聽證,但涉事企業未受到任何處罰。這一案例凸顯了自動駕駛法規與現有交通管理體系的銜接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