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工業機器人企業翼菲科技近日宣布正式進軍人形機器人領域,其首款人形機器人“鴻鈞”已正式亮相。這款機器人突破傳統雙足行走模式,采用升降與輪式復合控制架構,搭載自主研發的模塊化四轉四驅全向輪底盤,配合多種運動模型實時響應系統,可實現前后、橫向、斜向移動及阿克曼轉向、自旋等全向全場景運動。其移動速度達2米/秒,轉向半徑為零,能在62厘米狹窄空間靈活穿行,升降機構支持0.5米行程調節,結合地面滑行可覆蓋95%以上工業場景高度需求。
“鴻鈞”的仿生機械臂是其核心亮點之一。該機械臂采用313結構布局,肩部、肘部、腕部分別配置3、1、3個自由度,單臂總計7個自由度,臂展0.6米,峰值負載5公斤,末端重復定位精度達到±0.05毫米。腕部球形關節設計模擬人類手腕的萬向運動能力,支持360度旋轉與多角度姿態調整,關節最大速度達275度/秒,可完成擰緊、插拔、按壓等復雜動作。靈巧手腕可適配電動扳手、真空吸盤、夾爪等通用工具,通過快速換手即可切換作業類型,實現從擰螺絲到插線纜、從貼標簽到抓零件的多工種覆蓋。
在智能控制方面,“鴻鈞”搭載了基于多模態大模型技術自主研發的YiBrain系統。該系統與底層控制系統深度融合,可將重構后的任務序列轉化為關節運動指令、力矩控制信號和移動導航命令,實現復雜任務的自主執行。其全場景適配能力尤為突出,無需固定工位或預設軌道,可根據產線需求靈活調整作業位置,支持產線布局臨時優化和新品換產時的生產流程重構,大幅降低設備調試部署時間和遷移成本。
針對小批量、多品類生產場景,“鴻鈞”展現出顯著優勢。其通用化設計使其能根據任務指令快速切換作業類型,無需額外配置專用設備,既避免了“一機一用”模式下的設備閑置問題,又能銜接不同生產環節,滿足多樣化生產需求。對于短期訂單或臨時生產任務,該機器人可實現“即來即用”的補充勞動力形態,無需企業大規模改造現有產線,有效降低設備閑置風險與剛性投入成本。
依托通用化屬性設計,“鴻鈞”有望適配不同批次、類型的生產任務,為企業應對市場波動提供靈活的成本控制方案。其設計目標是通過與企業現有生產體系無縫協同,減少因場景變更導致的資源浪費,匹配高頻換產的靈活需求。這種特性使其在動態變化的生產環境中具備顯著競爭力,為工業自動化領域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