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聚焦影視行業變革的盛會——“新大眾文藝:UGC賦能影視新生態”主題沙龍在北京會議中心拉開帷幕。此次活動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指導,嗶哩嗶哩攜手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共同主辦,吸引了來自平臺、行業及創作一線的眾多嘉賓,共同探討UGC與AIGC如何重塑影視內容的生產、傳播與價值延伸。
沙龍以《大話西游》《亮劍》《覺醒年代》等經典影視片段的混剪視頻開場,瞬間點燃了現場兩百余位影視從業者與B站UP主的情感記憶。從電視機前的集體守候,到網絡追劇的“倍速時代”,再到手持創作工具的“數字原住民”,互聯網科技的迭代不斷重塑著影視內容的生產、傳播與消費圖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副司長朱正文在致辭中指出,UGC首次登上廣電視聽最高層級大會,從線上走到線下,從民間大眾娛樂登上大雅之堂,彰顯了其在新時代影視文藝傳播中的重要地位。
UGC早已成為影視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通過B站這樣的PUGC內容社區平臺持續為行業注入新活力。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副會長兼青工委主任白一驄回憶起十一年前,他制作的首部網劇《暗黑者》在B站嵌入式播放,通過彈幕及時獲得觀眾反饋,從而調整創作內容。從露天劇場的集體觀影到線上的滿屏彈幕,UGC的表達形式雖變,但對影視創作的熱烈回應與真誠反饋始終未變。Z世代下,UGC不僅回應影視作品,更成為行業全新內容供給線和人才輸送帶。上海市廣播電視局二級巡視員游海洋提到,近年來,從電視劇《繁花》引發上海UP主多角度解讀破圈,到非遺通過UGC短視頻煥發生機,UGC已成為上海影視精品創作的“特色增量”。
B站獨特的PUGC生態體系是這一切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從UP主原創故事《古相思曲》成功影視化,到《金昭玉醉》創下16天播放破億的紀錄背后持續發酵的二創內容,無不印證著B站深耕的PUGC內容已成為影視作品從播出到爆款的關鍵催化劑。這種專業制作與用戶創作深度融合的內容形態,不僅讓優質作品獲得指數級傳播,更在持續反哺創作源頭。當影視行業上下游重新審視內容價值鏈條時,B站的PUGC生態已證明:用戶內心的創作熱情與專業洞察,正是這個時代影視內容不可或缺的“價值放大器”。
在創意生態中,UGC與專業創作者之間形成了深刻的雙向滋養。創作者的靈感火花點燃用戶的二次創作熱情,觀眾的解讀、混剪與再創造又反饋到創作源頭,為作品注入新的生命維度。B站知名影視UP主@小片片說大片 用犀牛與犀鳥的比喻描述了這種關系,而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巍則希望與UP主共建類似穿搭博主和設計師的關系,相互成就、共同成長。導演知竹分享了《古相思曲》創作時與UGC的互動案例,證明專業創作者在創作伊始便為二次創作“預留接口”,通過精巧的敘事留白和富有解讀空間的劇情設計,主動邀請觀眾進入創作場域。
技術賦能議題中,AIGC對UGC創作的根本性變革成為焦點。B站知名AI領域UP主@Git源寶指出,AI降低了UGC的創作門檻,讓用戶創作意愿更強烈。B站特效領域頭部UP主@特效小哥studio 提到,工具成熟后,創作者可將更多目光投入創意產生。B站UP主@圖靈測試未及格 針對AI技術發展下的內容同質化問題表示,創作者應回歸創作本身,消解AI身份標簽。北京電影學院影像傳媒學院院長曹颋強調,AI發展更應守正,走進生活、走進人群,電影是群體和鮮活的人的共同作品。AIGC劇集《新世界加載中》總導演陳翔宇結合實踐經驗分享心得,認為創作者應找到與AI共處的方式,將其作為工具用好。
UGC與AIGC的深度融合正在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創作生態。技術降低了表達門檻,而人類的創意與情感始終是打動觀眾的核心。當創作工具愈發智能,如何用好這些工具講好故事、傳遞情感,成為所有創作者面臨的新課題。B站作為中國最大的PUGC視頻社區,展現出獨特的平臺價值和生態優勢。它不僅是變革的見證者,更是積極的構建者和推動者,搭建了從UGC到PGC的轉化通路,開展創作者激勵活動,推動AIGC技術在影視領域的普惠應用。平臺獨特的社區文化和彈幕互動機制,讓創意在創作者與用戶之間自由流動、持續發酵。B站正在證明其PUGC生態的獨特價值:它是優質內容的“孵化器”,創意人才的“培養皿”,更是連接傳統影視與新興創作力量的“轉換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