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至上海崇明區的無人機跨江物流航線近日正式投入運營,標志著我國物流無人機首次實現長江口越江飛行。這條由京東物流負責運營的13公里空中通道,將傳統陸路運輸所需的近3小時壓縮至15分鐘,為長三角地區生鮮產品流通開辟了高效新路徑。
首批試飛貨物中,產自江蘇的大閘蟹成為焦點。這些鮮活水產品通過無人機快速運抵上海崇明區后,由地面配送人員完成"最后一公里"服務,確保上海市民能夠及時品嘗到新鮮美味。據測算,該航線較傳統運輸方式減少130公里行程,實現了跨區域物流的"時間成本"與"運輸成本"雙下降。
承擔運輸任務的貨運無人機具備全天候作業能力,可有效應對長江航道復雜氣象條件。蘇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機型通過特殊設計,在風浪、低能見度等環境下仍能保持穩定飛行,為跨江物流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自今年5月啟動測試以來,項目團隊在鄭和公園周邊空域累計完成數十次試飛驗證。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實踐,該項目由太倉市交通運輸及郵政管理部門主導推進。自項目籌備階段起,相關部門就組建了專項工作組,在航線規劃、空域協調、安全監管等方面提供全程指導。經過兩個月優化調整,無人機于6月成功完成首次跨江飛行測試,為常態化運營奠定基礎。
這條常態化航線的開通,不僅為陽澄湖大閘蟹等特色農產品外銷提供新選擇,更在構建長三角低空物流網絡方面具有示范價值。太倉方面表示,將以此次合作為契機,加快完善低空經濟基礎設施,推動無人機配送向多場景、規模化方向發展。目前,當地正在規劃更多跨區域物流航線,著力打造"15分鐘物流圈"。
在技術創新層面,項目團隊正研發新一代物流無人機,通過提升載重能力、優化飛行算法等方式,進一步提高運輸效率。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計劃將服務范圍擴展至醫藥急救、高端制造等領域,形成覆蓋長三角的立體化物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