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德以“掃街榜”掀起本地生活領域新一輪競爭時,小紅書選擇以更契合自身調性的方式入局。9月26日,第三屆小紅書馬路生活節拉開帷幕,與前兩屆僅在上海舉辦不同,此次活動將版圖擴展至杭州、廣州,同時推出名為“小紅卡”的本地生活服務產品。
這款被定義為“吃喝玩樂一卡通”的會員服務,用戶支付168元購買年卡后,不僅可獲得生活節活動門票,更能在全國數千家精選門店享受全年全店9折優惠。官方將其定位為“線上種草消費,線下消費打折”的閉環工具,這被視為小紅書在電商業務推出“市集”功能后,發力本地生活領域的關鍵動作。
小紅書副總裁許磊在媒體溝通中透露,前兩屆馬路生活節累計吸引約60萬用戶參與,促使團隊思考如何將人氣轉化為實際交易。本屆活動承載了更多業務目標,合作商家數量從200余家激增至數千家。他強調,業務推進遵循“水到渠成”的邏輯,過去一年已在基建層面投入大量資源,例如將用戶筆記、評論中的口碑內容聚合成門店頁。
小紅書交易產品負責人萊昂表示,內部從6月開始討論本地生活業務布局。他認為,小紅書的消費生態長期以種草為主,但用戶從被種草到實際消費存在時間差。小紅卡的推出旨在提供額外動機,推動用戶完成從種草到消費的轉化。對于外界認為的“突然發力”,他澄清這是長期準備后的模式探索。
首期小紅卡服務僅覆蓋上海、杭州、廣州三地。萊昂解釋選擇標準:杭州、廣州線下消費活躍度位居全國前列,且擁有大量符合小紅書用戶審美的特色店鋪。不過他明確表示,未來服務范圍不會局限于這三個城市。
面對本地生活市場的激烈競爭,萊昂認為當前仍處于模式驗證階段,尚未到關注GMV規模的時期,重點在于探索用戶價值。行業觀察人士指出,小紅卡的成敗可能影響未來三至五年本地生活賽道的競爭格局。
從公司戰略層面看,小紅卡僅是小紅書2025年商業化加速的縮影。上半年,該平臺在義烏、廣州等產業帶設立孵化中心強化商家基礎。8月進行組織架構調整,成立由COO柯南領銜的“大商業板塊”,與CMO之恒共同推動商業化進程。
新架構成立后,小紅書電商迅速推出“百萬免傭計劃”,對新入駐商家前100萬交易額免除傭金(僅收取0.6%支付渠道費)。同時將“市集”功能提升至App底部導航欄一級入口,為交易轉化提供穩定流量支持。這些舉措顯示,小紅書正全力打通內容種草到交易轉化的閉環。
商業化推進帶來資本市場積極反饋。9月初有報道稱,小紅書估值在三個月內上漲19%至310億美元,而6月時該數據為260億美元。盡管公司未對估值信息作出回應,但隨后“最快年內啟動港股IPO”的傳聞再起。結合全年商業化布局提速,業界推測本地生活業務或成為其上市前的重要拼圖,這個萬億級市場若能成功布局,將為資本故事增添重要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