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場由知名風投機構a16z主辦的訪談中,OpenAI首席科學家Jakub Pachocki與首席研究官Mark Chen展開深度對話,圍繞技術突破、戰略規劃及人才理念等核心議題展開探討。這場不足一小時的交流,因信息密度極高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針對GPT-5的研發定位,Mark Chen明確指出,該模型承載著將復雜推理能力轉化為通用服務的使命。此前OpenAI推出的GPT系列側重即時響應,o系列專注深度推理,而新一代模型旨在消除用戶的選擇困惑,通過整合推理與代理(Agentic)行為,構建更智能的交互范式。他特別強調,相較于性能提升,推動推理技術普及才是核心價值。
當被問及評估體系革新時,Jakub Pachocki坦言現有基準已趨近極限。早期模型依賴大規模預訓練數據驗證泛化能力,但隨著強化學習在專業領域的應用,部分模型雖能在特定任務表現優異,卻喪失了跨領域適應性。他透露,未來評估將聚焦兩大維度:一是模型發現未知的能力,二是在經濟價值領域的實質性突破。
關于自動化研究員的構想,Jakub Pachocki描繪了分階段實施路徑:先實現內部研究流程的自動化,再拓展至科學發現領域。他提出以模型持續推理時長作為關鍵指標,目前系統已能維持1-5小時的有效運作,下一步將著重提升長期規劃與記憶保持能力。Mark Chen補充稱,這正是團隊關注自主運行時長評估的原因。
針對強化學習的發展前景,Jakub Pachocki從三個層面解析其生命力:作為通用方法論的深度學習基礎、與現實世界的緊密錨定、語言模型帶來的認知突破。他特別指出,當前獎勵模型仍處于快速迭代期,未來將向更接近人類學習模式的方向演進。這位科學家強調,需以動態視角看待技術發展,避免將階段性成果視為終極形態。
在編程領域,Mark Chen介紹了GPT-5-codex的優化邏輯。通過調整響應策略,新模型在解決復雜問題時的資源分配更趨合理。Jakub Pachocki以自身轉型經歷為例,坦言從傳統編碼方式到AI輔助開發的轉變雖處"恐怖谷"階段,但效率提升已不可逆。他觀察到年輕開發者正形成"直覺編程"的新范式,這預示著研究方法論可能向"直覺研究"演進。
談及人才戰略,兩位管理者達成共識:持續探索的韌性比短期成果更重要。Jakub Pachocki強調研究者需建立清晰假設,客觀評估進展,在堅持與轉向間保持平衡。Mark Chen指出,公司通過構建創新文化與明確研究目標實現人才留存,而非參與行業模仿競爭。在選拔標準上,他們更看重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而非知名度或社交影響力。
面對資源分配難題,Mark Chen直言計算能力仍是首要需求。Jakub Pachocki補充稱,在算力約束下,主流機構普遍面臨產品化與研究進度的權衡。OpenAI的選擇基于長期技術信念,除計算資源外,能源等物理限制也將影響未來布局。他預測機器人技術將成為下一個戰略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