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內,一場科技與智慧交融的盛會正在火熱進行。第三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吸引了來自全國的頂尖工匠和科技精英,約8400平方米的展示區內,三大主題展區——全國總工會成果展、全國職工“五小”成果展、地方和產業工會成果展——集中呈現了1700余名工匠的2200多件創新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走進全國總工會展區,大國重器的實物與模型宛如沉默的巨人,訴說著中國創新的輝煌。長征五號火箭芯一級氫氧發動機的模型前,觀眾駐足凝視。這項由大國工匠高鳳林主導的創新成果,首創了高導熱大溫差下氫氧發動機熱裂敏感材料零缺陷焊接技術,推動中國航天事業邁向新高度。不遠處,“深海麒麟臂”——深海水下機器人七功能機械手的展臺上,工作人員通過設備操控機械手,靈巧的動作讓“7000米深海作業”的概念變得直觀可感,展現了中國在深海探測領域的硬實力。
中國創新的觸角已延伸至“上天、入地、下海”的全方位。中鐵展區的CR450動車組靜靜矗立,作為全球速度最快的高鐵,其實驗時速達450公里,實際運行400公里,阻力較上一代減少22%,重量減輕10%,分貝降低2%,空間增加4%,為旅客帶來更舒適的體驗。湖南展區的深海探礦采礦沙盤,展示了從水面到海底5000米的資源探測場景,其中“海牛二號”海底鉆機刷新了鉆探深度紀錄。遼寧展區的“太行110”重型燃氣輪機則打破了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該功率等級產品的空白。
科技的溫度不僅體現在“國之重器”中,更融入了日常生活。展館內,AI智能咖啡機前排起長隊,人們期待著品嘗科技調制的咖啡;人形機器人打拳展示功夫,一招一式引得觀眾喝彩;機器狗與觀眾握手互動,萌態十足。廣東省總工會展區外,一只機器狗路過時主動與南粵工匠王冰、鄧艷梅互動合影,溫馨的畫面展現了科技與人文的和諧共生。天津市總工會展區的“賽博小舞獅”更是全場焦點,三只身披舞獅服的機器狗會比心、握手、翻跟頭,模仿傳統醒獅的姿態活靈活現,引得觀眾紛紛上前互動。
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的碰撞,綻放出獨特的文化魅力。陜西省總工會展區,煤炭工人焦方毅在0.3毫米厚的蛋殼上雕刻,角磨機的細微操作要求極致的精準。“蛋膜厚度僅0.002毫米,稍有不慎雞蛋就會破裂。”他邊雕刻邊解釋。甘肅省總工會展區則像熱鬧的美食攤位,全國勞動模范韓玉龍將面團拉成細如發絲的面條,甚至能將十余根面條穿入針孔,引得觀眾排隊品嘗“工匠拉面”。
各地展區還融入了地域特色。重慶展區的VR滑翔傘體驗讓觀眾“飛越山谷”,感受翱翔天際的自由;云南省總工會展區的鮮花與普洱茶、貴州展區的白酒、寧夏展區的紅酒,則讓觀眾領略了不同地域的獨特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