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辦的個人年度演講中,小米創始人雷軍回顧了企業轉型歷程,并宣布小米已從互聯網公司成功蛻變為硬核科技企業。這一轉變始于五年前,當時面對市場批評和內外部壓力,小米開始重新思考戰略方向,最終確立技術立業的核心路線。
雷軍透露,2020年小米年營收突破2000億元后,公司決定投入千億資金進行核心技術研發。盡管2019年全年研發費用僅75億元,但小米仍堅定推進高端化轉型,五年間實際研發投入達1020-1050億元,新五年規劃更將這一數字提升至2000億元。這種持續投入帶來了顯著成果:自研3nm旗艦SoC芯片玄戒O1的發布,使小米成為中國大陸首家、全球第四家掌握該技術的企業;手機業務穩居全球出貨量前三,國內4000-5000元價位段市場持續領先,今年二季度在歐洲市場超越蘋果重返榜首;汽車領域的小米SU7系列和YU7車型也躋身國內銷量前列。
關于高端化戰略,雷軍總結出"科技引領、認知引領、審美引領"的方法論。他以小米17系列為例,強調該產品通過跨代升級實現了對iPhone17的多維度超越,包括電池技術、屏幕顯示、散熱系統、傳感器性能等關鍵領域。此次系列從16代直接跳至17代,正是為了打破公眾對小米的固有認知,展現挑戰世界第一的決心。該系列起售價4499元,在影像、續航和游戲性能上均有顯著提升。
面對市場競爭,雷軍保持清醒認知。他承認與蘋果的競爭將是長期過程,需要持續學習對方在各個細節上的優勢。對于國內手機市場,他指出六大廠商份額接近的激烈態勢,小米選擇通過每年提升1%市場份額的穩健策略,爭取五年內達到20%占比。這種持久戰思維源于小米作為長跑型選手的定位,雷軍強調時間越長,小米的技術積累優勢越明顯。
在汽車業務方面,雷軍披露小米汽車工廠通過技術改造,在交付首年即實現高效生產。盡管2024年4月才開啟交付,但預計四季度交付量將超過4萬輛,不過仍難以完全滿足市場需求。他特別提到汽車行業面臨的黑公關問題,呼吁建立風清氣正的產業環境,并表示六部委聯合打擊黑水軍的行動獲得小米全力支持。
對于行業合作,雷軍展現了開放態度。他感謝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行者,特別稱贊理想汽車開創了大空間增程SUV市場,為后續企業提供了發展路徑。這種互相學習的氛圍,正是小米堅持的技術共進理念的體現。
在用戶結構變化方面,雷軍透露小米已從最初的極客品牌成功轉型為大眾科技品牌。通過高端化戰略,女性用戶占比顯著提升,以汽車業務為例,女性車主比例接近半數。這種轉變源于五年前開始的技術研發和品牌升級,使小米擺脫了性價比單一標簽,建立起時尚科技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