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業近期迎來顯著回暖,部分細分領域龍頭企業表現尤為突出,多氟多便是其中典型代表。數據顯示,自9月初以來,該公司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80%,同期上證指數僅上漲約4%,形成鮮明對比。這一表現背后,六氟磷酸鋰價格的大幅上漲成為關鍵推手。
作為國內六氟磷酸鋰主要生產商,多氟多直接受益于產品價格飆升。Wind數據顯示,四季度初至10月末,六氟磷酸鋰現貨價格從6.1萬元/噸躍升至10.75萬元/噸,單月漲幅達76%。公司此前披露的產能規劃顯示,2024年預計出貨量約5萬噸,2026年將增至6萬至7萬噸。價格與銷量的雙重提升,推動其業績顯著改善。
最新財報顯示,多氟多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7.29億元,同比下降2.75%;凈利潤7805萬元,同比增長407.74%。其中第三季度表現尤為亮眼,營收24億元同比增長5.18%,凈利潤2672萬元同比增長157.93%。盡管營收尚未完全轉正,但凈利潤已實現全面扭虧,扣非凈利潤虧損幅度同比收窄74.47%。
股價飆升帶來的財富效應在實控人層面體現得淋漓盡致。股權穿透顯示,實際控制人李世江持有公司10.29%股份,按最新收盤價計算,其持股市值已超46億元。這一數字較年初大幅增長,成為本輪行情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回顧企業發展歷程,多氟多的轉型之路充滿波折。2015年,公司通過收購紅星汽車切入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試圖構建"材料-電池-整車"全產業鏈。然而,紅星汽車持續虧損,2019年單年虧損達2.77億元,最終迫使公司在2021年以1.37億元轉讓控制權。這次跨界嘗試以失敗告終,但也促使公司重新聚焦氟化工主業。
在核心材料領域,多氟多通過技術突破實現逆襲。其自主研發的六氟磷酸鋰產業化技術打破國外壟斷,使公司成為全球重要供應商。2021年啟動的產能擴張計劃雖遇波折,但最終推動產能大幅提升。截至2023年末,公司六氟磷酸鋰產能達6.5萬噸/年,另有4萬噸在建產能。
行業周期波動曾給公司帶來嚴峻挑戰。2022年至2024年,六氟磷酸鋰價格經歷斷崖式下跌,從近60萬元/噸暴跌至5萬元/噸附近,跌幅超90%。供需失衡是主因:新能源汽車增速放緩導致需求萎縮,而前期擴張的產能集中釋放加劇供應過剩。2024年行業產能利用率僅65%,多氟多也遭受重創,當年凈利潤虧損3.085億元,資產負債率攀升至52.74%。
轉機出現在2025年。儲能領域"搶裝潮"引發需求激增,成為價格反彈的核心驅動力。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儲能鋰電池出貨量達430GWh,接近翻倍增長。供給端方面,前期價格暴跌導致大量產能退出,行業集中度顯著提升。多氟多等龍頭企業憑借規模優勢占據主導,而12-18個月的產能建設周期使得短期供應難以快速增加。
業務布局方面,公司在大圓柱電池領域取得突破。自下半年以來,其"氟芯"大圓柱電池訂單激增,8月單月出貨量突破1000萬只,裝機規模達1GW。公司預計2025年全年出貨10GWh,2026年增至30GWh。為滿足需求,公司10月宣布投資150億元建設全產業鏈項目,達產后將新增100GWh產能,產值預計達300億元。
當前市場環境下,多氟多正面臨雙重機遇。六氟磷酸鋰價格中樞有望維持高位,行業供需緊平衡格局預計延續兩年以上。同時,大圓柱電池產能的快速擴張將形成新的增長極。這種"材料+電池"的雙輪驅動模式,為公司構建起更具韌性的業務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