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國內汽車行業迎來新一輪深度調整,多家頭部車企密集啟動人事與組織架構變革,以應對市場競爭加劇、技術迭代加速及消費者需求多元化的行業新態勢。業內專家指出,此輪調整旨在通過優化管理效能、強化技術創新與市場響應能力,構建適應行業變革的運營體系。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分析稱,當前汽車產業正經歷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期,傳統車企面臨新興勢力沖擊,市場對產品迭代速度、服務精準度提出更高要求。企業需通過組織重構提升內部協同效率,以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這一觀點得到多位行業觀察者的認同,他們普遍認為,靈活的組織架構將成為車企在新一輪競爭中突圍的核心要素。
作為區域車企代表,廣汽集團于1月中旬推出管理干部競聘上崗制度,在職業經理人改革基礎上進一步深化人才選拔機制。根據方案,集團將公開職位職數、崗位職責及競聘標準,入選干部需簽署包含年度與任期經營指標的責任協議,通過量化考核強化履職監督。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此舉旨在構建更具活力的干部隊伍,推動一體化運營改革落地。
上汽集團則從業務整合層面展開變革,通過組建"大乘用車板塊"實現跨品牌資源統籌。該板塊涵蓋榮威、MG等自主品牌及研發、數字化等核心部門,旨在打破原有業務壁壘,提升決策效率。此次調整涉及七大業務單元,標志著上汽在自主板塊戰略重組上邁出關鍵一步。行業分析師指出,大型車企通過業務板塊重組,可有效降低內耗,集中資源應對市場挑戰。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已有超50家車企實施管理層調整,范圍覆蓋市場營銷、智能制造、產品規劃等關鍵領域。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觀察到,自主品牌普遍加強智能化領域人才布局,通過外部引進與內部提拔相結合的方式,構建技術競爭壁壘;合資品牌則深化本土化戰略,加大本地研發投入并啟用中國籍高管,以提升市場適應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輪調整呈現明顯的差異化特征。自主品牌側重技術領域人才儲備,例如某車企近期從互聯網行業引入首席數字官,重構用戶運營體系;合資品牌則聚焦本土化創新,某德系品牌中國區研發中心人員規模擴張30%,重點攻關智能座艙與新能源技術。這種戰略分化反映出不同市場主體的競爭策略差異。
盡管組織變革成為行業共識,但部分受訪者提醒需警惕調整風險。有專家指出,汽車產業具有復雜的體系特性,單純依靠人事更迭難以實現根本性轉變。廣州眺遠營銷咨詢管理有限公司CEO高承遠認為,企業需同步優化價值鏈、治理體系等深層結構,組織調整的效果最終要接受市場檢驗。他強調,頻繁的高層變動可能破壞戰略連續性,反而不利于長期發展。
當前,車企變革已從單一部門調整轉向系統性重構。從研發體系數字化改造,到供應鏈彈性升級,再到銷售渠道線上線下融合,行業正在構建適應新競爭環境的運營模式。這場涉及人才結構、業務流程、技術路線的全面變革,或將重塑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