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動駕駛領域迎來多重政策與產業進展的雙重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七部門發布《汽車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確提出加速智能網聯技術產業化進程。方案聚焦“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要求加快建設網聯基礎設施與云控平臺,推動汽車前裝V2X、5G等高性能通信模塊普及,并擴大北斗系統在物流、環衛、出行服務等場景的規模化應用。政策鼓勵跨區域協同試點,支持汽車、通信、交通企業通過數據共享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培育多元化價值鏈。
特斯拉Robotaxi的商業化進展為行業注入新動能。自6月在奧斯汀啟動試運行以來,其運營表現穩定,未來計劃將服務范圍擴展至內華達、舊金山灣區及亞利桑那等地。特斯拉承諾,2024年底前向奧斯汀和灣區客戶交付具備自動行駛功能的新車,并預計Robotaxi對財務報表的貢獻將于2026年底顯現。這一布局不僅驗證了技術可行性,也為全球自動駕駛商業化提供了參考樣本。
產業規模方面,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2024年我國產業規模達1.1萬億元,同比增長34%,預計2030年將突破5萬億元。核心價值環節集中在聯網、感知、執行與決策領域,截至2024年7月,相關注冊企業已超5500家。其中,環境感知技術國產化率顯著提升,國產激光雷達全球市占率達84%,成本下降推動高精度感知系統普及。
政策體系加速完善,為商業化落地鋪平道路。截至2024年,全國50余個省市發布自動駕駛測試細則,累計開放測試道路3.2萬公里,發放牌照超7700張。政策重心從早期道路測試轉向試點實踐:2020年前聚焦宏觀戰略,明確單車智能與車路協同并行模式;2021-2022年構建標準體系,推動基礎設施升級;2023年至今,四部委聯合發布準入試點通知,交通部出臺運輸安全指南,五部委確定20個“車路云一體化”試點城市,北京、武漢率先通過地方條例,形成“國家框架+地方細則”的協同推進格局。
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形成“技術驅動-整車落地-場景應用”的閉環。上游領域,頭部企業與配套廠商構建完整研發測試體系,環境感知、計算平臺等核心技術實現突破;中游車企通過自研或合作提升算法能力,智駕車型價格下探至10萬元市場;下游服務市場蓄勢待發,以蘿卜快跑為例,其Robotaxi已在11個城市運營,2024年累計訂單超900萬單,彰顯商業化潛力。
風險警示:市場存在不確定性,投資需謹慎。上海匯正財經顧問有限公司(統一信用代碼:91310107MA1G0KQW5N)為證監會批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本文內容僅供投資者教育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公司力求信息準確可靠,但不對其完整性、及時性作出保證,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