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公眾視線聚焦于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電池與整車領域的頭部企業時,鋰電產業鏈上游的“隱形冠軍”正以低調姿態崛起,深圳鋰電“四劍客”——科達利、新宙邦、星源材質、貝特瑞便是典型代表。它們憑借技術突破打破日韓企業壟斷,完成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其中貝特瑞的發展軌跡尤為引人注目。
作為中國寶安旗下企業,貝特瑞與知名藥企馬應龍同屬一個集團,但其在鋰電負極材料領域的成就更為突出。2000年成立的貝特瑞,僅用6年時間便登頂國內負極材料市占率榜首,2010年超越日本企業成為全球出貨量冠軍,并連續15年保持領先地位。然而,這家行業龍頭近期正面臨“量升價減”的困境。
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貝特瑞負極材料出貨量超26萬噸,同比增長32.83%;正極材料出貨量超1萬噸,同比增長4.3%。但兩種材料平均售價均出現下滑,負極材料單價從2024年上半年的2.57萬元/噸降至2.34萬元/噸,每噸減少2300元。這直接導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3.39億元,同比驟降273.01%,凈利潤連續兩年半下滑,盡管營收同比增長11.36%至78.38億元。
這種困境并非貝特瑞獨有,而是行業產能過剩的縮影。近年來,正負極材料擴產速度遠超市場需求,疊加原材料價格下跌,產品價格持續走低。面對挑戰,貝特瑞推出“提價、降本、拓市場”三重策略,試圖突破瓶頸。
在技術升級方面,貝特瑞將研發重心轉向固態電池所需的硅基負極材料。這一布局始于2006年,遠早于固態電池成為行業熱點。如今,公司已開發出首款匹配全固態電池的鋰碳復合負極材料,并構建覆蓋正極、負極、電解質的完整技術體系。5月13日發布的“貝安FLEX系列”半固態電池及“貝安GUARD系列”全固態電池材料解決方案,進一步鞏固其技術領先地位。過去十年間,公司累計研發投入達104億元,占營收比重4.6%,為技術突破提供堅實支撐。
成本控制層面,貝特瑞通過一體化布局實現降本增效。在負極材料領域,天然石墨業務構建從礦山開采到成品制造的全鏈條管控體系,人造石墨業務則形成“焦原料-石墨化-包覆碳化”一體化生產模式。正極材料領域,公司聚焦低鈷、高能量密度三元材料,打造“資源-回收-正極”循環生態。2025年上半年,其負極材料業務毛利率達25.6%,高于同行杉杉股份的21.3%和中科電氣的20.8%。
市場拓展方面,貝特瑞加速全球化布局。作為中國負極材料行業首家出海企業,其印尼工廠年產8萬噸項目于2024年8月投產,目前已實現滿產滿銷,填補當地產業空白。針對歐洲市場,公司選擇在摩洛哥建設產能,憑借地理位置優勢輻射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這種布局不僅擴大市場覆蓋,還強化供應鏈韌性,為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盡管當前挑戰猶存,但貝特瑞通過技術革新、成本優化和全球化布局展現出的應變能力,凸顯其作為行業龍頭的韌性。在鋰電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這家企業的轉型之路或將為行業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