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碳酸鋰市場行情再度引發關注,價格走勢猶如坐上“過山車”,從年初至今經歷了多輪起伏。今年上半年,鋰價延續了此前的下跌態勢,4月底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跌破7萬元/噸,6月初甚至一度觸及6萬元/噸的低位。直到宜春地區部分云母礦停工,價格才在8月中旬短暫回升至8萬元/噸以上,但隨后又迅速回落至7.2萬元/噸左右,市場再次進入觀望期。
在南昌召開的“2025江西鋰產業大會暨第三屆碳酸鋰供需策略會”上,行業專家對鋰市場的未來走勢進行了深入探討。中金國際研究部有色金屬組經理張家銘指出,鋰作為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的戰略性金屬,其需求將持續高增長。預計2024-2027年全球鋰需求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4%,增速在有色金屬中位居前列。同時,供給端的高效響應將使行業逐步進入波動收斂的新周期。
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及儲能部經理方李喆表示,盡管碳酸鋰市場總體供需失衡的格局尚未改變,但宜春云母礦停產對供需格局產生了積極影響。數據顯示,2025年1-9月碳酸鋰產量達到66.68萬噸,同比增長35.2%;需求量為80.7萬噸,同比增長44%。全年預計產量92萬噸,需求116萬噸,庫存從9.07萬噸增至10.07萬噸。
期貨市場的表現也印證了鋰價的波動。以碳酸鋰2510主力合約為例,價格從8月18日的9.01萬元/噸降至7.38萬元/噸。盡管價格下跌,但期貨成交量顯著放大,今年前8個月廣期所碳酸鋰成交量同比增長127.86%。五礦期貨新能源研究員曾宇軻認為,中國碳酸鋰期貨市場快速發展,期現價格相關系數達0.99,有效發揮了價格發現功能。他同時強調,企業需加強風控體系建設,堅持風險中性原則,以促進產業與金融的協同發展。
儲能領域成為碳酸鋰需求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某頭部鋰企人士表示,無論是雅魯藏布江巨型水電配套,還是規模持續擴大的棄風棄光項目,都將帶來大規模的儲能需求。據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101.3GW,同比增長翻倍;海外新增儲能訂單規模高達163GWh,同比激增246%。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馬天一指出,隨著136號文推動新能源全面入市、取消強制配儲,儲能行業正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獨立儲能成為核心需求,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固態電池技術的突破也為碳酸鋰需求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上述鋰企人士分析,下一代固態電池主要帶動正極氫氧化鋰需求,而氫氧化鋰需求量的增加將間接拉動碳酸鋰需求。固態電池的金屬鋰負極路線也有望間接推動碳酸鋰需求增長。為搶占市場先機,天齊鋰業、贛鋒鋰業、雅化集團等多家鋰礦企業已加碼固態電池材料賽道,在硫化鋰電解質材料領域展開布局。同時,天齊鋰業、贛鋒鋰業、大中礦業、盛新鋰能等企業也紛紛入局金屬鋰領域。
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張家銘認為,當前鋰行業正經歷周期性調整,前期高價引發的資本開支擴張導致供給彈性顯著增加,鋰價進入震蕩下行與磨底階段。隨著成本曲線趨于平坦,價格波動區間預計將收窄。未來,鋰行業將呈現需求高成長與供給高效響應并存的特征,逐步進入波動收斂的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