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等九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加力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30年實現“百城萬圈”目標。根據規劃,全國將遴選100個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城市,建設1萬個功能完善、業態豐富的便民生活圈,形成覆蓋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多層次社區商業網絡。
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以社區居民為核心服務對象,服務半徑限定在步行15分鐘范圍內,旨在通過多業態集聚滿足從基本消費到品質提升的多元化需求。這種社區商圈模式不僅包含傳統商業設施,更強調服務功能的全面性和便利性。
針對老年群體服務短板,新政策作出專項部署。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司長李佳路在專題發布會上透露,前期調研收集的10萬份問卷顯示,社區適老化設施不足、老年用品供給匱乏、精神文化服務缺失等問題較為突出。為此,政策將養老服務列為便民生活圈必備業態,要求各地在試點遴選和評估中重點考量養老設施配套情況。
具體措施包括打造特色“銀發金街”,通過整合社區商業資源形成老年服務集聚區。政策鼓勵在商業中心增設老年用品專區、便捷服務窗口,支持發展社區老年食堂、上門護理等便民服務。同時提出在公共空間設置書店、社區影院、理療館等設施,并開設聲樂、攝影等興趣課程,構建老年社交活動平臺。
在業態創新方面,政策新增“一收一洗”服務標準,將再生資源回收點和洗車店納入便民生活圈基礎配置。李佳路解釋稱,這反映了綠色生活理念和汽車普及帶來的新需求。自助寄存倉、寵物服務等新興業態將獲得規范引導,共享客廳、共享工具箱等共享經濟模式也將得到推廣。
技術賦能成為升級重要方向。政策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智慧商店、AI食堂等新型設施,通過智能終端實現商業網點精準布局。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將使自提柜、無人售賣機等設備更高效地服務居民,提升社區商業的智能化水平。
目前全國便民生活圈建設覆蓋率僅為12.5%,存在傳統業態過剩、新興服務不足等問題。新政策通過拓展“八個一”服務標準,推動業態從商品供給向服務供給轉型,從分散經營向集中管理升級,著力構建全齡友好型社區商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