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顆編號為C/2025 A6的彗星引發天文界關注。這顆于2025年初由美國萊蒙山天文臺首次捕捉到的天體,正沿著橢圓軌道向太陽系內側移動,預計將于10月20日抵達近地點,與地球相距約8916萬公里,隨后在11月8日通過近日點,距離太陽僅7925萬公里。
這顆彗星的發現過程頗具戲劇性。2025年1月3日,天文學家大衛·福爾斯通過1.52米卡塞格林反射望遠鏡拍攝時,僅在畫面中捕捉到一個亮度+21.5的微弱光點。隨著后續觀測數據的累積,科研人員通過比對2024年存檔圖像,確認該天體早在一年前就曾被記錄,只是當時亮度更弱而未被識別。目前已知其核心由塵埃、冰晶及簡單化合物構成,當接近太陽時表面物質蒸發,形成特征性的彗發與尾跡。
關于觀測條件,各國專家存在不同判斷。日本學者吉田誠一與荷蘭專家吉迪恩·范·比圖內認為,10月上旬該彗星亮度可能達到+4至+5等,在光污染較小的郊外,肉眼或許可見其模糊身影。而美國研究團隊預測其峰值亮度僅為+7.3等,需借助雙筒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方能觀測。這種分歧源于對彗星活躍度的不同估算——當彗星靠近太陽時,蒸發速度與塵埃釋放量直接影響其可見度。
科研人員特別指出,C/2025 A6的尾跡主要由電離氣體構成,呈現淡藍色調。這種氣體尾跡的反射效率低于塵埃尾跡,導致整體亮度較弱。通過望遠鏡觀測時,該彗星呈現為中心稍亮的圓形光斑,邊緣模糊,部分觀測者可能察覺到細微的尾跡延伸,但效果遠不及哈雷彗星等大型天體顯著。
對于普通觀測者,專家建議從10月初開始持續關注。選擇遠離城市燈光、大氣通透的觀測點,使用8倍以上雙筒望遠鏡或小型折射式望遠鏡進行掃描。由于彗星移動速度較快,需定期核對星圖確定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配備專業設備,成功觀測仍需滿足天氣晴朗、無月光干擾等多重條件,堪稱對觀測者耐心與運氣的雙重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