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代廣場的霓虹光影中,來自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員工Mark正舉著一杯生椰拿鐵,向身旁的美國同事介紹這款飲品。金發碧眼的Stacy抿了一口后驚嘆:"把椰奶和冰咖啡結合簡直是天才創意,而且價格只有1.99美元,我要和Dunkin說再見了。"這個場景正在全球多個城市上演——從雅加達到倫敦,從墨爾本到曼哈頓,中國茶飲品牌正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國際市場,改寫著全球現制飲品行業的格局。
中國茶飲品牌的全球化進程在2023年后進入加速期。瑞幸咖啡今年在紐約百老匯和第六大道同時開設兩家快取店,其中第六大道門店與星巴克僅一街之隔,這種"貼身肉搏"的布局被業界視為向國際咖啡巨頭的正式宣戰。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瑞幸海外門店已達89家,紐約新店編號"00002"彰顯其開拓西方市場的雄心。在東南亞市場,蜜雪冰城憑借4.5元人民幣(約合15k越南盾)的檸檬水,在印尼和越南分別擁有2667家和1304家門店,成為當地最大的現制飲品品牌。
差異化策略成為各品牌攻占海外市場的關鍵。霸王茶姬憑借中式茶飲定位,在馬來西亞開設178家門店(占海外門店總量85.6%),美國市場定價達41元人民幣/杯,較馬來西亞的23.4元高出近一倍。喜茶在北美市場擴張迅猛,截至2025年8月海外門店超115家;貢茶作為早期出海品牌,已在全球多個市場建立穩固根基。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3-2028年東南亞現制飲品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達19.8%,遠超全球7.2%的平均水平,這解釋了為何該區域成為中企出海首選地。
財務數據印證著出海成效:蜜雪冰城全球門店突破5.3萬家,海外占比9%;霸王茶姬2025年第二季度海外GMV達2.35億元,同比增長77.4%。但光鮮數據背后,是比國內更激烈的競爭環境。瑞幸在紐約的促銷期結束后,美式咖啡定價升至3-5美元,生椰拿鐵達6.5美元/杯,與星巴克價格持平甚至更高。曼哈頓核心商圈零售租金高達每平方英尺659美元/年(約合人民幣4.7萬元/平方米/年),高昂的運營成本迫使品牌調整定價策略。
供應鏈挑戰成為出海品牌共同面對的難題。歐盟對茶葉農殘檢測指標達480項,遠超國內標準;東南亞實施的塑料包裝禁令和含糖量分級制度,直接推高合規成本。不同市場的口味偏好加劇運營復雜度:歐美消費者追求有機健康,東南亞偏好濃郁甜味,穆斯林國家還需清真認證。傳統茶飲新品研發需3-6個月,涉及原料采購、口感測試、合規檢測等環節,盡管數字化工具已將流程縮短一半,但跨國冷鏈物流和本地化生產仍面臨效率與成本雙重壓力。
本土品牌的競爭同樣激烈。東南亞市場有Kopi Kenangan等本土咖啡品牌,歐美市場則直面星巴克、Dunkin等國際巨頭,甚至未被大品牌覆蓋的區域,也存在著當地華人開設的獨立奶茶店。以日本市場為例,盡管媒體將珍珠奶茶視為新消費潮流,但真正實現長期復購的仍是拿鐵和美式等傳統飲品。這提示中國品牌需要更精細的運營策略和本地化產品服務。
本地化創新成為破局關鍵。喜茶在比佛利山莊店推出"加州落日"限定款,靈感源自加州日落風光,開業當日售出約2000杯。蜜雪冰城針對東南亞嗜甜口味,推出加重甜度的冷飲和香茅、鳳梨等特色水果茶。霸王茶姬在馬來西亞推出的谷香焙茶,成為現象級爆款。供應鏈建設方面,蜜雪冰城已在4個海外國家建立倉儲系統,并與巴西簽訂40億元農產品采購協議;霸王茶姬計劃將IPO募集資金的12%用于搭建國際供應鏈平臺。
數字化營銷助力品牌快速融入當地市場。瑞幸在Instagram、TikTok等平臺發起#luckinnyc話題挑戰,邀請美食博主探店合作,紐約快取店選址聯合廣場與紐約大學交匯處、星巴克附近CBD街區,實現知名度提升與競品對標的雙重目標。霸王茶姬通過大英博物館聯名產品、東方快閃茶室等活動,打造文化共鳴點。這種從"賣產品"到"賣文化"的轉變,標志著中國茶飲品牌正在探索全球市場的新路徑。
"原本以為海外中國茶飲店只是留學生限定,但現在看到很多本地人在消費。"Mark的觀察折射出行業變革的現實。十年前,中國茶飲品牌在國內塑造了穩定的新式茶飲消費群體;十年后,它們正以創新姿態重塑全球對咖啡與茶的認知。這場跨越文化與地域的"世界茶飲戰爭",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