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楊大勇近期成為行業焦點。這位同時掌管長安啟源與長安引力兩大品牌的負責人,正以獨特的雙線戰略應對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浪潮。面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逼近50%的市場格局,楊大勇選擇了一條"油電并行"的差異化路徑。
在新能源賽道,長安啟源展現出強勁的上升勢頭。品牌成立兩周年即收獲30萬用戶,首款搭載SDA架構的SUV Q07銷量突破4萬輛。這款將CDC魔毯懸架等高端技術下沉至主流市場的車型,印證了楊大勇"技術民主化"的核心理念。他強調,技術不應是壁壘,而應成為普惠家庭的工具。這種思路在最新推出的A06車型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通過空間重構與數智體驗升級,同時滿足年輕家庭對轎車優雅與SUV空間的雙重需求。
燃油車領域同樣暗藏機遇。楊大勇援引數據顯示,全國私人充電樁僅1249萬個,這意味著大量家庭仍面臨充電難題。基于此判斷,長安第四代逸動以"真智能、真省油、真可靠"為賣點,通過500bar超高壓直噴發動機實現百公里6升以內油耗,配合天樞智能系統達成油電同智體驗。這款10萬級家轎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燃油車市場堅守品質的典范。
雙品牌戰略的協同效應源于長安的技術儲備體系。無論是啟源A06的天樞智能系統,還是逸動的場景魔方功能,均源自"北斗天樞"計劃的技術模塊庫。這種模塊化設計既降低研發成本,又能精準匹配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披露的未來十年2000億元研發投入計劃,為這種技術整合提供了堅實支撐,確保新能源與燃油車技術研發同步推進。
在產品定義層面,兩個品牌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創新邏輯。啟源品牌通過30萬用戶反饋持續迭代功能,始終圍繞家庭出行場景進行技術適配;引力品牌則聚焦燃油車用戶痛點,開發出"一箱油跑1000公里"等實用技術。這種"用戶導向"而非"技術導向"的策略,幫助長安規避了行業轉型期常見的冒進風險。楊大勇預測,未來至少35%的用戶仍會選擇燃油車,這一判斷使長安保持了穩健的發展節奏。
長安的轉型實踐為行業提供了新思路:真正的競爭力不在于單一賽道的速度,而在于對多元需求的平衡能力。啟源品牌錨定新能源智能化未來,引力品牌穩固燃油車基本盤,這種"雙輪驅動"模式使長安在產業震蕩期依然保持增長韌性。更重要的是,通過技術民主化實踐,長安重新定義了汽車價值——無論是7萬元的燃油車還是20萬元的新能源車,用戶都能感受到科技帶來的實質性提升。這種圍繞用戶需求重構的產業生態,或許將成為決定企業轉型成敗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