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天領域近日再傳捷報——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實施了一次重要發射任務。搭載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與遠征一號S上面級的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精準入軌,標志著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邁入新階段。此次發射不僅驗證了新型運載技術的可靠性,更展現了商業航天與技術創新深度融合的實踐成果。
本次任務中,長征二號丙火箭首次應用了多項關鍵技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專家透露,火箭通過優化星箭連接與分離裝置,使整流罩內部空間利用率顯著提升,同時采用火箭與上面級共用慣組技術,配合復合材料衛星支架設計,有效增強了運載能力。這種"一箭多星"的可靠分離方案,為后續高頻次發射任務奠定了技術基礎。
承擔衛星研制的銀河航天團隊,在此次任務中實現了衛星制造模式的突破性創新。據衛星型號總師胡照介紹,企業構建的"云、邊、端"協同生產體系,通過柔性島式脈動產線設計,可靈活適配不同構型衛星的制造需求。智慧工廠內,整星生產線與太陽翼、電纜等單機產線無縫銜接,配合自動化測試系統,使衛星生產周期大幅壓縮。這種"汽車式"批量化生產模式,正推動衛星制造向標準化、規模化方向演進。
技術創新方面,衛星搭載的全柔性太陽翼成為亮點。該部件采用輕質可卷繞材料,發射時可收縮至保溫杯直徑的緊湊形態,展開后面積相當于標準會議室。銀河航天設計師吳思杰指出,這種"能屈能伸"的設計不僅減輕了衛星載荷,更支持多星堆疊發射模式,有助于降低單次發射成本。其提供的穩定能源供給,為衛星在軌長期運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北京郵電大學專家趙亞飛認為,當前全球衛星互聯網競爭日益激烈,我國在太空算力、柔性太陽翼等核心技術領域的突破,對構建全球通信網絡具有戰略意義。通過激發商業航天主體活力,加速星座組網進程,將推動6G網絡等前沿領域快速發展。銀河航天團隊進一步表示,隨著規模化衛星網絡部署,沙漠、海洋等傳統通信盲區有望實現無縫覆蓋,用戶將獲得"空中WIFI"般的便捷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