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優化汽車行業供應鏈生態,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就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供應商的賬款結算問題作出明確規范,要求嚴格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相關條款,推動建立公平透明的交易環境。
根據最新發布的指導意見,整車企業需在貨物交付后3個工作日內完成驗收,并以此作為賬期起算點。對賬結算流程應明確時間節點,確保款項支付環節高效銜接。工信部特別強調,合同簽訂周期原則上不得少于12個月,倡導通過長期合作協議穩定供需關系,減少短期交易帶來的不確定性。
針對行業存在的貨款拖欠現象,工信部指出,部分企業通過延長賬期緩解自身資金壓力的做法,已對上下游中小企業造成顯著影響。這種模式不僅加劇了供應商的運營風險,更可能抑制產業鏈技術創新投入,損害行業整體競爭力。數據顯示,當前汽車供應鏈中約有35%的中小企業面臨現金流緊張問題,其中因賬期過長導致的資金周轉困難占比達62%。
為保障政策落地,相關部門將建立動態監測機制,對驗收周期超標、賬期隨意延長等行為進行重點督查。同時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配供應鏈的融資產品,通過核心企業信用背書等方式,幫助中小企業獲得低成本資金支持。業內專家表示,此舉有助于構建更加穩固的產業生態,為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領域的技術突破提供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