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近期發布了iPhone 17系列新機,其中主打超薄設計的iPhone 17 Air引發市場關注。這款被稱作"蘋果史上最薄"的機型,與三星等品牌的同類產品形成直接競爭。盡管新品因缺乏AI技術突破導致股價短暫回調,但華爾街機構仍對銷售前景保持樂觀。
摩根大通最新研報顯示,iPhone 17系列上市首周的市場表現明顯優于前代產品。通過分析美、中、德、英四大核心市場的交貨周期數據,分析師發現新機型的交付等待時間普遍延長。其中基礎款和Air型號的需求增幅最為顯著,較去年同期的iPhone 16和16 Plus出現質的飛躍。
具體數據顯示,美國市場iPhone 17基礎款的交貨周期達4天,Air型號更延長至7天。高端Pro系列中,標準版交貨期為4天,頂配Pro Max則需等待21天。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iPhone 16和16 Plus上市首周均可實現即時提貨,Pro系列交貨期也分別只有6天和20天。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Pro版機型初期需求相對基礎款稍顯疲軟,但分析師認為這并不必然反映高端市場的整體偏好變化。若該趨勢持續,基礎款iPhone 17的市場需求可能遠超當前預期。交貨周期作為衡量消費熱情的重要指標,其顯著延長正印證著新機型的強勁市場吸引力。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蘋果此次通過差異化產品策略成效顯著。超薄設計的Air型號成功開辟新細分市場,而基礎款升級帶來的性價比提升,則有效刺激了大眾消費需求。盡管高端市場表現需持續觀察,但首周數據已為新機銷售奠定良好基礎。美國市場作為蘋果最大單一市場,其三分之一的出貨量占比更凸顯了該地區數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