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彭博社分析師馬克?古爾曼在一檔科技播客節目中透露,蘋果公司計劃在未來12至16個月內推出首款無顯示屏設計的智能眼鏡,這款產品將直接對標meta旗下的Ray-Bans智能眼鏡。古爾曼指出,蘋果此次選擇輕量化路線,旨在避免重蹈Apple Vision Pro因設備體積過大、重量過重導致用戶體驗受限的覆轍。
據披露,這款智能眼鏡將集成攝像頭與音頻系統,支持錄音及媒體播放功能,但數據處理需依賴連接的iPhone設備完成。古爾曼特別提到,消費者期待的通過鏡片直接顯示信息的完整AR體驗,仍需數年技術突破才能實現。當前設備微型化與減重技術是主要瓶頸,蘋果正致力于將產品形態盡可能貼近普通眼鏡的輕便特性。
關于發布時間,古爾曼延續了此前分析師郭明錤的預測框架。他多次強調,蘋果智能眼鏡大概率于2026年面世,若遇技術優化需求則可能推遲至2027年。這一時間線與郭明錤等業內人士的判斷高度吻合,顯示蘋果在智能穿戴領域的布局正穩步推進。
在市場競爭方面,古爾曼認為蘋果具備雙重優勢。其一,依托龐大的iPhone用戶基數與品牌忠誠度,蘋果生態產品天然擁有高接受度;其二,蘋果獨特的硬件-生態融合能力,使其智能眼鏡可與iPhone實現無縫協同。相比之下,meta等競爭對手在推動產品與iOS系統兼容時面臨技術壁壘,而蘋果的生態整合經驗或將成為其核心競爭優勢。
值得關注的是,蘋果的研發管線中還包含一款內置紅外攝像頭的AirPods。這款產品可通過環境檢測功能,將視頻數據實時傳輸至iPhone及Apple Intelligence系統,為計算機視覺應用提供支持。結合AirPods成熟的音頻功能,該設備有望具備主流智能眼鏡的核心特性,形成差異化競爭路徑。
行業分析指出,蘋果未來或構建“智能眼鏡+增強型AirPods”的協同體系。通過多攝像頭視角與多角度拍攝,可為Apple Intelligence提供更豐富的環境數據;同時,AirPods的高品質音頻單元與麥克風陣列,將與智能眼鏡形成音視頻體驗的互補升級,最終實現“1+1>2”的生態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