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東近日表示,人工智能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而無人駕駛技術作為其最具商業化前景的細分領域,正加速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場景。在政策支持與技術突破的雙重推動下,智能駕駛產業鏈企業紛紛啟動港股上市進程,為香港資本市場注入科技新動能。
AI大模型技術的突破推動自動駕駛進入商業化落地關鍵期。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輔助駕駛滲透率達59%,較2024年底提升8個百分點。資本市場對此反應熱烈,今年以來地平線機器人股價累計上漲184%,禾賽科技美股價格翻倍,速騰聚創、曹操出行等企業股價同樣表現活躍。產業鏈中,黑芝麻智能、地平線等芯片企業,禾賽科技、速騰聚創等激光雷達廠商,以及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出行服務商形成完整生態。
頭部企業運營數據印證行業爆發態勢。2025年二季度,百度蘿卜快跑完成超220萬次Robotaxi服務,同比增長148%;小馬智行運營車輛突破500臺,注冊用戶增長136%,并宣布將于年底前實現千臺規模。技術層面,地平線征程6系列處理硬件實現性能翻倍,形成覆蓋高、中、低端市場的產品矩陣;速騰聚創與英偉達深化合作,其E1、EMX等激光雷達接入NVIDIA DRIVE生態,大幅縮短車企研發周期。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成為行業最大推力。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允許Robotaxi開展無安全員收費運營,小馬智行、百度等企業獲得示范運營牌照。這種政策突破相當于為行業發放"經營許可證",直接刺激主機廠加速高階智駕系統裝車。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除速騰聚創因業務調整增速放緩外,地平線、如祺出行等企業營收均實現雙位數增長,其中地平線汽車業務收入暴增250%。
資本加持下技術迭代加速。8月14日,地平線機器人獲柏基投資1.87億港元增持;文遠知行同月宣布獲得Grab數千萬美元戰略投資。技術路徑上,L4級自動駕駛架構日趨成熟,車輛可在無人類干預下完成全場景駕駛任務。標普全球汽車研究指出,AI技術正推動高階輔助駕駛向全自動化演進,隨著量子計算、邊緣AI等技術成熟,完全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
愛建證券研報認為,當前至2026年是汽車智能化突破的關鍵窗口期,技術成熟度、政策法規、用戶接受度將同步提升。產業鏈企業已從概念階段轉向收入創造階段,隨著規模化效應顯現,行業盈利能力有望持續改善。禾賽科技二季度營收突破7億元,同比增幅超53%,主要得益于車企對激光雷達采購量激增,印證了市場需求端的實質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