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車行業因一則高管公開批評引發廣泛關注。一汽豐田銷售公司企劃部部長趙東在社交媒體上直指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創造新概念且計算錯誤”,其矛頭直指小米提出的“輪軸比”宣傳。這場爭議不僅暴露了傳統車企與新勢力在技術理念上的碰撞,更折射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小米汽車在上市初期以“輪軸比”(車輪直徑與軸距比例)作為核心賣點,宣稱該數值越大車輛運動性能越強。雷軍曾公開表示,小米車型達到3倍輪軸比,堪稱“百年豪華車設計密碼”,并以此創造三分鐘預訂20萬輛的業績。然而,趙東指出這一概念在汽車工程領域并不存在,更直言若乘用車達到3倍比例,“車輛將形同拖拉機”。他還揭露小米在計算方式上存在矛盾:若按后輪間距容納3個輪胎的描述,實際比例應為4倍而非3倍。
數據爭議進一步升級。趙東透露,豐田工程師實測小米SU7的輪軸比僅為0.62,與官方宣稱的0.68存在差距;而對比保時捷911的0.71實際數值,小米的宣傳優勢蕩然無存。這種“創造概念+數據偏差”的營銷方式,被豐田視為對技術底線的挑戰。作為混動領域技術標桿,豐田在純電動市場的滯后使其對中國品牌的快速崛起尤為敏感,而消費者對新概念的熱衷更令其擔憂市場導向偏離工程本質。
這場爭論本質上是兩種造車思維的交鋒。豐田代表的傳統路徑強調技術沉淀與工程嚴謹,而小米等新勢力則秉持“互聯網思維”,通過快速迭代和概念創新搶占市場。行業觀察人士指出,營銷創新本身無可厚非,但若以錯誤數據誤導消費者,最終將損害行業信任。值得注意的是,監管部門已對車企虛假宣傳展開整治,今年6月三部門明確要求禁止夸大宣傳與內卷式競爭。
在消費市場,另一場外資品牌與本土企業的較量正在無糖茶飲料領域上演。作為中國無糖茶市場的開拓者,日本三得利自1997年推出烏龍茶后長期占據龍頭地位,卻在近年被農夫山泉等本土品牌反超。數據顯示,2024年二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農夫山泉以平均超70%的市場份額穩居榜首,而三得利份額已縮水至8.7%,且呈持續下滑趨勢。
本土品牌的逆襲源于多維度的創新。農夫山泉旗下“東方樹葉”通過推出青柑普洱、玄米茶等新品構建多元化產品線,而三得利新品迭代緩慢,難以滿足消費需求。渠道布局成為關鍵分水嶺:農夫山泉等企業依托強大的分銷網絡滲透各級市場,三得利則局限于一二線城市便利店渠道,且面臨果子熟了、茶小開等新銳品牌的擠壓。行業報告指出,當前市場競爭已從單一優勢轉向渠道控制、品牌影響、產品迭代與供應鏈效率的綜合比拼。
在零售領域,優衣庫與京東的十年后再度合作引發關注。9月8日,優衣庫京東旗艦店正式開業,這是雙方自2015年短暫合作后的首次重啟。此次合作被視為優衣庫中國戰略調整的重要舉措:在收縮下沉市場低效門店的同時,通過線上渠道填補空白。京東強大的物流能力與數字化運營優勢,成為優衣庫提升即時零售體驗、優化運營效率的關鍵抓手。
對京東而言,引入優衣庫具有戰略意義。作為首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快時尚國際品牌,優衣庫擁有龐大的粉絲基礎與市場認知度,其入駐將直接提升京東服飾品類的競爭力。近年來,京東持續加碼時尚賽道,2025年更提出打造100個過億單品、2000個千萬爆款的目標。此次合作不僅契合京東的品類擴張戰略,也為國際品牌與本土電商的深度協同提供了新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