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面臨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復雜背景下,中國以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姿態,持續釋放發展活力,展現出強大的經濟韌性。近期公布的外貿數據及國際展會上外商對華市場的積極反饋,均印證了中國經濟的底氣與市場吸引力。開放發展的中國,正吸引更多國家深化經貿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5%,其中8月單月進出口總值同樣實現3.5%的增幅,出口與進口連續三個月保持雙增長。結構優化特征顯著,先進制造產品成為外貿增長的核心動力。前8個月,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9.2%,占出口總額的六成以上,集成電路和汽車出口增速分別達23.3%和11.9%。
從貿易伙伴看,東盟與歐盟穩居中國前兩大貿易伙伴地位。前8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同比增長9.7%,占外貿總額的16.7%;對歐盟進出口增長4.3%。同期,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增長5.4%。英國《經濟學人》周刊指出,盡管對美貿易有所下降,但中國在其他方向的表現超出預期,尤其在東南亞、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的開拓成效顯著,凸顯了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中國與巴西的經貿合作便是典型案例。中國-巴西企業家委員會報告顯示,2024年有超過4萬家巴西企業從中國進口商品,2022年這些企業為巴西創造了520萬個就業崗位。報告作者卡米拉·阿米戈認為,隨著中國制造商在海外投資,巴西將持續從供應鏈的動態變化中受益。
跨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亦不斷增強。德國慕尼黑國際車展期間,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表示,深化在華布局、實現“更中國化”是企業20年來的戰略選擇,也是應對全球產業變革的關鍵。車展前夕,寶馬集團全球首發“新世代”電動車型iX3,并宣布2026年在中國推出長軸距版。寶馬董事長齊普策稱,這是“中國化”程度最高的車型,彰顯了企業長期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
數據印證了外商的投資熱情。截至2024年底,外商在華累計設立企業近124萬家,實際使用外資20.6萬億元人民幣。2024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近6萬家,同比增長9.9%,近五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位居全球前列。在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1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會,簽約投資項目1154個,計劃總投資6440億元。英國作為主賓國,派出歷史最大規模代表團,駐華貿易使節倪樂思稱,中國經濟在多領域蘊含增長潛力,英國企業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服務貿易領域同樣表現活躍。澳大利亞首次擔任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主賓國,派出最大規模展團。澳洲會計師公會全球會長戴爾·平托表示,中國服務貿易的轉型不僅增強了國內經濟增長動能,也為國際合作伙伴提供了高質量服務,激發了全球合作潛力。
中國對外開放的深度與廣度持續拓展。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不斷縮減,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全部取消,所有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享受零關稅待遇,免簽入境政策持續優化。摩根資產管理公司全球主席保羅·貝特曼認為,高水平開放為中國帶來新機遇,“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已成為跨國企業的共識。
支撐這一判斷的,是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完善的供應鏈體系及活躍的創新生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消費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二,過去四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5.5%,2025年有望突破50萬億元人民幣。康林松指出,中國優秀的產業人才、開放的創新環境及消費者對新技術的高接受度,推動了企業的全球創新進程。匯豐集團亞洲及中東地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表示,跨國公司正加大對中國高端制造、醫療保健等行業的投資,并對消費領域保持樂觀,將中國定位為全球創新、消費和增長的核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