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航業整體低迷的背景下,一家以“低價”為核心競爭力的航空公司悄然成為行業盈利標桿。2025年上半年,當國航、東航、南航三大國有航司分別虧損18.06億元、14.31億元和15.33億元時,春秋航空卻以11.69億元凈利潤領跑行業。這一反差引發市場對“廉價航空模式”的深度關注。
財報顯示,春秋航空上半年營收103.04億元,同比增長4.35%,盡管凈利潤同比下降14.11%,但在行業普遍虧損中仍保持盈利。其客座率高達90.6%,較三大航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票價降幅僅5%,為行業最低。這種“薄利多銷”的策略,通過高密度座位布局和精準成本控制實現盈利。例如,其A320機型通過縮減座椅厚度增加6個座位,載客量較標準布局提升40%。
成本控制滲透到運營每個環節。春秋航空采用單一A320窄體機隊,維修成本降低30%;官網直銷比例超90%,銷售費用僅為行業均值的1/10;取消頭等艙和免費餐食,每趟航班節省餐食成本約3400元。行李政策更成為爭議焦點:超惠飛機票型不提供免費托運,30公斤行李托運費常超機票價格。以大連至上海航班為例,487元機票需支付450元托運費,總費用達937元。
資本市場對這種模式反應復雜。財報發布后,春秋航空股價三日連跌,年內累計跌幅6.2%,市值521.6億元,不足三大航平均水平的1/3。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虧損的國航、南航股價反而小幅上漲。分析人士指出,市場擔憂其盈利可持續性:當三大航開始內卷票價,高鐵網絡持續擴張,春秋航空的低價優勢可能被稀釋。
這種“低價高量”模式并非民航業獨有。茶飲賽道中,蜜雪冰城憑借4-8元價格帶實現44.54億元凈利潤;電商領域,拼多多以“8元包郵”策略創下1124億元年利潤,是京東的2.7倍。三者共同特征在于:精準鎖定6.8億價格敏感用戶,通過供應鏈垂直整合壓縮成本(如蜜雪冰城自建種植基地降低成本40%),并設計“基礎服務免費+增值收費”的盈利結構。春秋航空的輔助業務收入(包括行李費、選座費等)2024年達10.3億元,占總營收5.2%。
運營效率成為另一關鍵。春秋航空人機比35:1,較行業均值高40%;蜜雪冰城單店日均銷量800杯,坪效達行業3倍;拼多多農產品48小時直達,損耗率從30%降至8%。這些數據印證了低成本模式在消費降級時代的適應性。但挑戰同樣存在:三大航正在復制低價策略,高鐵對短途航線的沖擊加劇,消費者對服務質量的訴求上升,都可能動搖現有競爭格局。
行業觀察者認為,春秋航空的案例揭示了消費市場的新趨勢——在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超越了對服務品質的單一依賴。這種模式能否持續,取決于企業能否在成本控制與服務創新間找到平衡點。正如其CEO王煜所言:“我們的目標不是讓乘客舒服,而是讓乘客便宜地飛。”在價格敏感型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當下,這種直白的商業邏輯正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用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