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25萬臺騰勢D9新能源MPV在雨花經開區生產線緩緩駛下時,這個標志性時刻不僅見證了比亞迪長沙基地的里程碑,更折射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崛起軌跡。這款從星城走向世界的車型,正以"長沙造"的身份重新定義高端新能源MPV的市場標準。
2009年的戰略抉擇,為今日的產業盛景埋下伏筆。在武廣高鐵貫通帶來的區位優勢加持下,長沙憑借53天完成2500畝土地騰退的"雨花速度",在眾多候選城市中脫穎而出。面對"占地大、稅收少"的質疑,招商團隊以戰略眼光回應:"要引進對子孫后代有益的產業"。這種遠見卓識,讓比亞迪在中部地區種下了新能源產業的種子。
十六載深耕,六大產業基地在星城大地次第綻放。從雨花區的整車制造到寧鄉市的電池生產,從望城區的電子配套到長沙縣的智能工廠,比亞迪構建起覆蓋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的垂直整合體系。這種"整車+核心零部件"的布局模式,使長沙基地成為全球少有的能獨立完成從電池到整車的全流程生產基地。
政企協同的創新生態,為產業發展注入持久動力。2025年企業辦理監事變更時體驗的"線上審核+缺項補交"服務,是長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縮影。更令人稱道的是"返工直通車"制度——春節后百余輛大巴從省內各市州直達廠區,實現"家門到廠門"的無縫對接。這種將服務做到企業心坎上的理念,在2020年疫情期間得到充分驗證:經開區協調50余臺卡車突破湖北物流封鎖,保障了產業鏈的穩定運轉。
人才與政策的雙重支撐,催生出獨特的"長沙模式"。依托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資源,產教融合項目每年為比亞迪輸送千余名技能型人才。這種"訂單式"人才培養機制,與企業的垂直整合戰略形成完美閉環。2021年DM-i超級混動工廠半年建成投產的奇跡,正是這種協同效應的生動體現——如今該基地每3分鐘下線一臺電機,月產六萬套電動總成,成為全球最大的混動系統生產基地。
在全球化浪潮中,"長沙造"正書寫新的傳奇。2025年4月,創新采用的"分箱發運"模式使新能源汽車出口巴西的物流時間縮短7天,該模式已在全國推廣。騰勢D9的市場表現更具說服力:在東南亞市場連續登頂銷量冠軍,新加坡售價突破160萬元人民幣,港澳地區市占率超過40%。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湖南省民營企業電動汽車出口中,比亞迪長沙基地占比超八成,同比增長58.6%。
從荒地到產業森林,從區域布局到全球市場,比亞迪與長沙的十六年攜手,創造了政企共贏的典范。當騰勢D9馳騁在五大洲的道路上,當"分箱發運"模式成為行業新標準,這座中部城市用實際行動證明:在新能源汽車的時代浪潮中,戰略眼光與務實作風的結合,能夠催生出改變產業格局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