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文旅服務專題展區,科技與創意的碰撞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從沉浸式數字體驗到智能導覽服務,一系列創新產品吸引觀眾駐足體驗,展現出文旅融合的無限可能。
文創產品領域,北京動物園推出的“中國本土動物AR拼搭積木”成為焦點。這款融合計算機視覺、增強現實與語音合成技術的積木,通過手機掃描即可呈現大熊貓、紅腹錦雞等6種珍稀動物的立體動態模型,同步播放專業科普解說。參觀者王女士表示:“孩子邊玩邊學,比看圖片記憶深刻多了?!闭箙^內,流沙冰箱貼用四季流轉的色彩變化展現時間美學,頤和園紙雕便簽盲盒通過多層嵌套設計還原佛香閣等建筑景觀,這些兼具趣味性與文化內涵的產品,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消費者的需求。
智能服務革新游覽體驗。在北京市文物局展區,愛可聲AI數字人導覽系統通過語音交互實時解答問題。當記者詢問長影舊址博物館新展時,數字人迅速提供詳細信息:“1933年至194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電影事業的奮斗歷程展區已開放,同時新增田華藝術館和趙一曼紀念館臨展?!睋榻B,該系統已覆蓋全國100余家博物館,可根據用戶身份切換講解模式——面向兒童采用趣味語言,面向歷史愛好者則提供深度解析。
具身智能機器人“AI小螞ROBOT”在展區內靈活穿梭,吸引眾多觀眾互動。這款由馬蜂窩研發的機器人不僅能提供目的地信息查詢、行程規劃服務,還具備多語言翻譯功能。來自法國的游客皮埃爾體驗后稱贊:“它幫我規劃了故宮深度游路線,還實時翻譯了展品說明,非常實用。”科大訊飛展出的多語種AI透明屏和手持翻譯機,則通過同聲傳譯技術消除了語言障礙,讓跨國文化交流更加順暢。
視聽技術突破帶來全新體驗。北京蔚領時代科技推出的《木蘭2125 XR》互動影視,通過180°環幕視角、單目4K畫質和杜比全景聲,讓觀眾仿佛置身戰場。觀眾葉先生分享道:“木蘭揮劍的瞬間,連鎧甲反光都清晰可見,這種沉浸感是傳統觀影無法比擬的。”海淀展區的VR項目《夢回圓明園》則以1:1數字化復原技術,重現了這座皇家園林的輝煌景象。北京大視聽展的XR設備更讓觀眾化身“小豬妖”暢游浪浪山,體驗當電影主角的樂趣。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副教授熊海峰指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正全面滲透文旅產業鏈。從創意策劃到產品研發,再到“文旅+百業”的跨界融合,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服務效率,更催生出個性化、智能化的消費場景。這種深度融合正在推動文旅領域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