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尼黑車展期間,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拋出一個引發行業熱議的判斷:新能源汽車企業若想在終局競爭中存活,年銷量門檻或將從燃油車時代的100萬輛躍升至400萬輛。這一論斷的底層邏輯在于,隨著行業集中度提升,頭部企業的生存標準必然水漲船高。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中,僅有比亞迪實現年銷超400萬輛的突破,多數自主品牌仍在百萬輛門檻前徘徊。零跑將目標直指這一數字,意味著其競爭視野已超越新勢力陣營,轉向與傳統汽車巨頭的直接對話。支撐這種野心的,是零跑近期展現出的強勁增長態勢——以超過100%的同比增速計算,其年銷量有望在明年突破百萬大關。
實現400萬輛目標的路徑被朱江明拆解為兩大維度:國內與海外市場需各貢獻半壁江山,且海外占比應高于國內。這一戰略在產品布局上已顯現端倪。以C系列三款SUV為例,C10、C11、C16通過20厘米車長差異與3萬元價格區間,精準覆蓋不同消費群體,形成"大產品"規模效應。今年7-8月,三款車型銷量同比增幅分別達77%、29%和35%,且未出現內部競爭。
新發布的Lafa 5轎跑車型進一步驗證了零跑的產品矩陣構建能力。該車基于B系列LEAP 3.5架構開發,主打運動性能與個性化設計,預計四季度在國內上市。與此同時,定位更高的D系列與面向入門市場的A系列均計劃于明年發布,屆時將形成覆蓋全價位段的完整產品金字塔。
海外市場正成為零跑新的增長極。數據顯示,其2025年前8個月海外交付量突破3萬臺,德國市場純電車型銷量位居中國品牌首位。這種突破得益于與Stellantis集團的深度合作——借助后者成熟渠道,零跑在海外迅速鋪開700余個銷售服務網點,結合國內900家門店形成全球1500個觸點的網絡。
在歐洲市場,零跑創造性地融入主流融資租賃體系。以T03車型為例,消費者僅需支付99歐元月租即可使用,年里程限制1萬公里,買斷價19499歐元。這種模式有效化解了消費者對新興品牌的保值顧慮,使T03成為歐洲城市通勤熱門選擇。針對南歐充電設施不足的現狀,零跑及時推出B10增程版,展現出快速的市場響應能力。
價格策略方面,零跑延續"高性價比"路線。今年4月上市的B10以9.98-12.98萬元價格提供大電池、增程系統、智能四驅等配置,直接迫使比亞迪元PLUS降價0.6-1.6萬元,吉利銀河E5降價1.2-3.4萬元。盡管初期引發質量疑慮,但持續改善的財務指標打消了市場顧慮——上半年毛利率躍升至14%,接近行業15%-20%的正常水平,凈利潤轉正指日可待。
消費者服務領域,零跑交出亮眼成績單。在"黑貓投訴"平臺,其投訴回復率達100%,處理完成度74%,連續登上周度、月度汽車品牌紅榜。這種不靠概念炒作、專注產品本質的策略,正在構建獨特的品牌競爭力。當行業聚焦智能駕駛等前沿技術時,零跑選擇以穩健的產品力贏得市場,這種差異化路徑或將成為其沖擊400萬輛目標的關鍵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