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領域迎來技術革新,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獲得一項名為“動力總成及車輛”的核心專利。這項創新設計通過獨特的“嵌套式”結構,將動力系統組件高度集成,為行業空間優化與性能提升開辟了新路徑。
根據公開的專利文件,該動力總成將發動機、發電機與驅動電機整合于單一殼體中,形成三維立體布局。其中,發動機曲軸直接驅動發電機,后者以環形結構環繞驅動電機,使軸向尺寸縮減超30%。這種設計不僅減輕了整體重量,更釋放出約15%的車內可用空間,為座椅布局、儲物設計或電池擴容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在電動汽車行業,續航里程與空間效率的平衡始終是技術突破的關鍵。小米的方案通過集成化設計,將傳統分體式動力總成的體積壓縮至原設計的65%左右,同時保持了動力輸出的穩定性。這種結構創新為電池組擴容創造了物理空間,也為智能駕駛傳感器、計算單元等硬件的集成預留了位置,提升了車輛設計的靈活性。
自2021年成立以來,小米汽車在技術研發上持續投入,注冊資本達10億元,已累計申請數百項專利。近期公開的招投標信息顯示,該公司在電池管理系統、輕量化車身材料等領域加速布局,逐步構建起覆蓋動力、車身、智能系統的技術閉環。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這項專利的商業化應用有望帶來雙重效益:乘員艙空間提升可增強用戶體驗,結構簡化則能降低約8%的制造成本。
在20萬至30萬元的主流電動汽車市場,技術差異化正成為競爭的核心。小米首款車型量產在即,其動力總成設計的轉化效率將直接影響產品市場表現。通過高度集成的動力系統,小米不僅重新定義了電動汽車的空間利用標準,更可能推動行業向更緊湊、更智能的方向演進。隨著技術儲備的逐步落地,這家科技企業正以創新姿態切入汽車賽道,為行業帶來新的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