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技術深度融入日常生活,如何讓老年群體共享智能時代紅利成為社會焦點。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聯合科技企業推出的"AI助老公益計劃"近日在北京啟動,通過搭建智能化服務平臺、開展專項志愿活動等方式,為銀發族架起跨越數字鴻溝的橋梁。
該項目核心產品"AI助老智能體"已在主流搜索平臺上線,整合了健康養生、生活指南、防詐知識等十大類服務,覆蓋老年人日常咨詢量最大的1000余個問題。用戶通過語音指令或文字輸入即可獲取服務,更創新推出實時語音通話功能——點擊智能體界面電話圖標,即可與具備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的虛擬助手展開對話。測試場景中,當老人詢問"如何預防骨質疏松"時,系統不僅給出飲食建議,還主動提醒"每日曬太陽20分鐘有助于維生素D合成"。
在服務模式上,項目團隊特別設計了適老化交互方案。虛擬助手采用溫和的語音語調,支持隨時打斷提問,并能根據對話內容智能延伸關聯知識。例如當老人咨詢完血壓管理后,系統會自動詢問"是否需要了解常見降壓食物清單"。這種擬人化的交互設計,有效緩解了老年用戶對智能設備的陌生感。
配套開展的"AI賦能銀齡行動"包含三大板塊:面向社會的創新應用征集活動已收到200余份適老化產品設計方案;針對老年教育機構開發的10節AI基礎課程,通過智能屏設備在30所老年大學落地;由企業員工組成的"小好柿"公益團隊,每周在北京多個社區開展設備使用教學,累計服務超2000人次。
項目負責人透露,后續計劃將服務網絡擴展至全國20個省市,通過與100所老年教育機構、500個社區服務中心合作,預計三年內觸達50萬老年用戶。目前正在研發的方言識別功能,將解決老年群體因普通話不標準導致的交互障礙,進一步降低技術使用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