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國在科技、能源、制造及自然資源等多個領域接連傳來喜訊,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成果相繼問世,彰顯出強大的自主創新實力。
在能源領域,我國水電行業迎來歷史性突破。13日,由國內自主研發的水電輔助控制系統在瀾滄江中下游的華能小灣水電站正式投入運行,標志著我國水力發電基礎設施實現了從核心部件到整體系統的全面國產化。據悉,水電站全站控制系統由四大核心控制系統及輔助控制系統組成,此次華能小灣水電站在完成四大核心系統國產化改造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包括油氣水、閘門、照明在內的輔助控制系統國產化,實現了我國水力發電領域全站控制系統100%的自主可控。
制造業方面,汽車產業同樣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1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2105.1萬輛和2112.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7%和12.6%。其中,新能源汽車表現尤為突出,產銷量分別完成962.5萬輛和96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3%和36.7%,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汽車新車總銷量的比例達到45.5%,創下歷史新高。
在自然資源保護與修復領域,浙江省走在了全國前列。12日,浙江省正式啟動了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專項基金,這是自然資源部批復同意的全國首個省級生態保護修復專項基金。啟動儀式上,6個意向投資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金額超過30億元,項目覆蓋農田、海洋、礦山、濕地等多個生態保護修復領域,體現了浙江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的發展理念。
與此同時,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也傳來重磅消息。12日,國內首個智能網聯汽車全產業鏈研發、測試創新基地在天津正式啟動建設。該基地不僅聚焦智能網聯汽車,還將面向低空、具身智能等前沿裝備產業。據介紹,新基地計劃投資近20億元,建成后將涵蓋智能駕駛、智能座艙、信息安全、車聯網、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領域的36個先進試驗室,包含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千余項研發測試項目。目前,部分試驗室已投入使用。
本周,我國多領域創新成果頻現“首次”“首個”,展現了自主創新的蓬勃生機。從能源到制造,從自然資源保護到前沿科技,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不僅彰顯了“中國力量”,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