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8時,蘋果iPhone 17系列正式開啟預售,引發消費者搶購熱潮。據第一財經報道,預售開啟后,蘋果官網及官方AppleStore渠道出現嚴重擁堵,App和網頁均卡在“歡迎頁面”,用戶需等待數分鐘才能進入購買界面。相關話題“iPhone 17搶不到”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吐槽“官網被擠崩”“根本搶不到”。
此次預售中,官方渠道與電商平臺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加載問題。AppleStore網頁顯示“在我們帶你進店開始預購前,請勿關閉此頁面”,用戶需等待4分鐘才能進入購買頁面;京東平臺則提示“訪問人數較多,預計需等待15秒”;天貓旗艦店也出現“延遲開放”的情況。盡管如此,消費者搶購熱情依然高漲,三款機型首批產品在多平臺均出現“秒罄”現象。
具體來看,京東平臺開售1分鐘后,所有機型即顯示“無貨”,截至發稿尚未補貨;天貓平臺iPhone 17與iPhone 17 Pro Max的鏈接在搶購2分鐘后售罄,iPhone 17 Pro僅剩少量機型,后續雖進行多輪補貨,但發貨時間已推遲至“9月19日24點之后”。社交媒體上,不少消費者表示“今年比去年難搶”“官網發貨已排至10月”,甚至有人質疑“不是說丑嗎”“網上沒贏過,銷量沒輸過”。
與往年“創新乏力”的爭議不同,此次iPhone 17系列進行了大幅更新,共推出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四款機型,價格區間為5999元至17999元。其中,全新的“輕薄”產品線iPhone Air取代了此前的Plus版本,被稱為“蘋果史上最薄iPhone”,其命名方式也凸顯了新品類的獨特性。
iPhone 17標準版此次表現亮眼,預約量甚至超越了Pro系列機型。這主要得益于其配置的大幅升級:支持120Hz ProMotion自適應高刷新率,屏幕尺寸從6.1英寸升級至6.3英寸,采用第2代超瓷晶面板,前攝從1200萬像素提升至1800萬像素。標準版“加量不加價”,起步存儲為256GB,相比上一代同存儲版本便宜1000元,性價比顯著提升。
9月10日凌晨,蘋果正式發布iPhone 17系列后,小米集團合伙人盧偉冰曾發文評價,稱這是iPhone變化最大的一年。他認為iPhone 17標準版“牙膏擠爆了”,Air版本或激活超薄手機市場,而Pro版本的新設計雖存在爭議,但辨識度極高。這一觀點也引發了行業對蘋果創新策略的討論。
預售當晚,蘋果股價表現強勁,截至次日凌晨漲近1.8%,報234.15美元,總市值達3.47萬億美元。市場分析認為,消費者對iPhone 17系列的熱情,以及蘋果在產品線上的大膽創新,是推動股價上漲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