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成本攀升與政策調整陷入低谷的A0級小型電動車市場,如今正以全新姿態重回主流視野。電池原材料降價、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產品競爭力躍升,共同推動這一細分領域迎來強勢復蘇。
2025年8月下旬,極狐、名爵、五菱、奇瑞等品牌在十天內密集推出四款新車,瞬間點燃市場熱度。多家車企明確表示,后續將加大A0級電動車產品布局。與過往“廉價代步工具”的定位不同,新一代A0級電動車普遍實現500公里以上續航,并搭載智能駕駛輔助等高端配置,徹底重塑消費者認知。
回溯歷史,A0級電動車市場曾經歷兩輪爆發期。2014-2017年,高額補貼吸引車企扎堆入場;2020-2021年,五菱宏光MINI EV等爆款車型帶動市場二次升溫。但2022年起,多重挑戰接踵而至:碳酸鋰價格從4.4萬元/噸暴漲至46萬元/噸,直接推高電池成本;新能源補貼退坡30%,疊加“雙積分”價格從2500元/分跌至500-800元/分,企業盈利空間被嚴重壓縮。長城歐拉等品牌被迫暫停A0級車型接單,市場占比持續下滑。
轉折點出現在2024年。隨著碳酸鋰價格回落至7-9萬元/噸區間,車企通過平臺化生產與規模化效應,成功構建“低價不虧”的商業模式。政策層面,“以舊換新”補貼持續發力,2024年8月商務部等七部門明確報廢舊車購新能源乘用車補貼2萬元,2025年延續該政策。市場層面,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市場對6萬元級電動車需求激增,疊加多地限制“老頭樂”上路,為合規A0級電動車創造替代空間。
產品力升級成為市場復蘇的核心驅動力。新一代A0級電動車突破傳統定位,在空間、續航、智能三大維度實現跨越。空間方面,名爵MG4以4395mm車長搭配2750mm軸距,提供接近B級車的乘坐體驗;續航層面,MG4最高配搭載半固態電池,實現530公里續航,五菱繽果S也推出430公里版本;智能配置上,繽果S深度融合DeepSeek大模型,MG4成為比亞迪外首個將高速NOA導航輔助駕駛下放至10萬元內的純電車型。
政策倒逼與技術下放形成雙重推動。2023年12月,三部門聯合調整新能源購置稅減免標準,將純電動車續航下限從100km提升至200km,電池能量密度要求從95Wh/kg提高至125Wh/kg,并新增低溫續航衰減率不超過35%的指標。這迫使車企加速研發熱泵空調、電池保溫等技術,間接提升產品競爭力。
市場格局呈現“頭部集中+細分拓展”特征。2025年7月數據顯示,比亞迪海鷗以4.49萬輛月銷位居榜首,吉利星愿、海豚分列二三位,五菱繽果排名第四,其余車型月銷均不足7000輛。但行業專家指出,鈉離子電池、CTC底盤一體化等新技術將進一步降低成本,換電模式或成為重要補充。車身形式方面,SUV、三廂轎車等新品類正在涌現,比亞迪元UP作為A0級SUV已躋身10萬元內純電車型銷量前十。
海外市場成為新的增長極。歐洲汽車市場結構中,A0級車占比達30%,遠高于A00級的10%。隨著當地電動化進程加速,中國A0級電動車憑借性價比優勢,有望復制國內市場的成功路徑。